長公主不是常常可以在竇太後那裏見到皇帝弟弟麼,皇帝弟弟不是也喜歡跟姐姐嘮嗑嘮嗑麼,長公主便抓住這個機會,經常到景帝跟前說栗姬的壞話:“栗姬這女人相當善於嫉妒,每次遇到其他有寵的妃子,就常讓侍者在她們背後吐口水來詛咒她們,而且她還相當迷信巫術呢。”還把自己曾經給皇帝找漂亮宮女遭到栗姬嫉恨的事情搬出來。景帝聽了姐姐這樣說以後,也開始對栗姬印象變差起來。
後來景帝偶然健康不佳,為此心情也憂傷起來,便告訴栗姬:“我百年以後,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與她們的兒子。”栗姬聽完這些親切囑咐的話,不想暴怒起來,她非但不願意照顧其他有寵的姬妾子女,甚至對景帝出言不遜,說什麼你心裏就想著這個那個,完全不管自己的死活。景帝對她的態度相當不滿,公主姐姐講得一點兒也沒錯,這真是個醋壇子。但是鑒於她是太子他媽,還是忍耐下來,隻差沒有發作而已。
長公主在貶低一方的時候,當然不忘抬高另一方。
館陶長公主時常向景帝誇獎王美人的兒子。而景帝以前曾聽王美人說,她在懷孕時曾夢見日入腹中,所以也連帶覺得王美人的兒子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是上天賜給大漢的寶貝。
王美人這邊也得跟上長公主的進度不是,她知道景帝還在擔心栗姬的事,怕事情生變,就設計陷害栗姬。
王美人的毒計乃深諳劉啟心理後的決策:唆使大臣向景帝請求立栗姬為皇後。
大臣便向景帝進言:“常言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天太子的生母還隻是一個姬妾,現在應該要給她一個名號才是,所以應當立為皇後。”
這下真是捅了馬蜂窩啦!
景帝大怒道:“這是你該說的話嗎?”於是將進言的大臣處死,並且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將栗姬貶入冷宮。
皇位之爭白熱化
一時間,大漢沒有太子啦!
竇太後歡喜起來,她天天就記掛著大兒子劉啟把皇位傳給小兒子劉武,也就是如今的梁王。兩個兒子接連著做皇帝,做媽媽的多開心啊。
然而,殘酷的事實很快就呈現在梁王的麵前。
大臣方麵通不過啊!
起先劉啟哥哥說要傳位給梁王的時候,不是就有人站出來反對嗎,那個人還是自己的親堂舅舅呢。這不打緊,哥哥劉啟好像也毫無傳位給弟弟的意向,他現在正和長公主、王美人那夥人打得火熱,再說了,這個太子位空缺還真是她們一夥努力的結果。
竇太後把大兒子叫了去,直接問道:乖孩子,你傳位給弟弟不?劉啟很無奈,回答:娘啊,這個您實在太為難兒了呀……
討價還價後,加上長公主的斡旋,竇太後想著自己的孫子和自己的心肝寶貝阿嬌訂婚了,將來皇帝皇後也還都是自己人,隻好作出讓步。但是她並不是完全地放棄給小兒子爭取,她的想法是這樣的:大兒子的皇位可以傳給孫子,但是孫子的皇位還是得傳給梁王或者梁王的子孫。
太複雜了,反正這個老太婆就是希望兩個兒子都當皇上,小兒子當不上皇帝,就讓他的子孫也當當吧。
既然竇太後作出讓步了,劉啟在廢除了故太子劉榮後,馬上將自己的第十子膠東王劉徹推上太子位,以免夜長夢多。
劉啟想錯了,夜才剛剛來到,夢也才起個頭。
就在劉徹被冊立為太子後的第三天,朝廷裏出現了一個驚天大案。
推薦劉徹做太子的朝廷重臣袁盎被人行刺,其他提議以及讚同冊立劉徹為太子的十多個大臣也被牽連受傷,就是太子本人的一匹寶馬也被人下毒,死掉了。
不得了啦!白花花的刀子終於亮出來啦!
大漢朝廷一時風雲突起,草木皆兵。很快,就有人提出:誰在這次膠東王被冊立太子事情中得利最大,誰就是這次事件的最大的嫌疑人。
太子倒了,誰得益?太明顯啦,這不就是梁王嗎?劉啟皇帝不是說要傳位給他嗎?不是都廢了當前的太子了嗎?但卻又立了自己的兒子,梁王能甘心情願麼?一時間,所有的矛盾都指向了大漢的梁孝王劉武。大家都知道,整個漢朝的諸侯王,就他一個人在做著皇帝的夢想。再說了,七王之亂中,梁王依靠堅固的城池,崩掉了吳王劉濞的大牙,為周亞夫大舉反攻奠定了基礎,軍功可謂顯赫。梁王私人也是在這場戰爭中名利雙收,不僅有朝廷的大量獎賞,還撈了無數的戰利品。這下他更加地有錢有名了,野心自然更大了。
一個沒什麼作為的人是沒有誰會嫉妒他的,反倒可以提拔他、照顧他,這樣能顯示自己比他強唄,心裏多舒暢;而一個大有作為的人,不被人嫉妒是很難的,為什麼,這個社會在一定的時期內,權利啊、財富啊、資源啊都是有限的,你能耐了,理所當然得多拿,可是,也許那正好是我苦苦追求的呀!於是,矛盾產生了,梁王遭殃了。
大家將刀口一致對準了曾經令人稱慕的梁王。在梁王想當皇帝的議論漸漸地流傳開來的時候,劉啟惱怒了。他下令嚴查凶手,同時派人把梁王府給監視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