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打輸不卑,打贏不亢(2 / 2)

“那為什麼這裏的寺廟不把第四局給除了呢?”秋生問道。

“主人您之所以這麼積極主動的主戰,一方麵是因為您武力高強,救國心重;另一方麵是因為我們這個小勢力裏麵就您一個人當家做主。說開戰就開戰,而且您自信心十足,對英國人也沒有絲毫的畏懼感。

而在客路教裏,人員關係複雜,意見難以統一;再加上現在中國人普遍的崇洋媚外和已經成了負數的民族自信心。到目前為止,這裏的統治者連一個敢過來看一眼這個第四局的真實情況的人都沒有。

又因為第四局一直秘密活動,除了上層知道之外。底層民眾基本上不知道有這麼個第四局存在,這裏的貴族和寺廟也都假裝第四局不存在。就像一隻被溫水煮的青蛙,幻想著自己還處在安全的環境裏。”

“恩。”秋生眉頭微皺,阿爾沙說的這種情況確實是現在中國人精神的最大問題。

自英國在1840年,一炮轟爛了了清朝的大門之後。幾百年來閉關鎖國的中國人的自尊心也被這大炮轟爛了。極致的自大之後是極大的自卑,現在的中國,即使是清朝的官員看到外國人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最終被隻有中國三十分之一大的日本攻陷了半個中國。

魯迅說,中國病的不僅是肉體,還有精神。這句話是真正說到點子上了,若不能在精神上扭轉中國這種不是自大就是自卑的病態心理,中國還要再過上一個世紀,才能從這種崇洋媚外的思想病態中恢複過來。

秋生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曾經在中國最流行的東西竟然是美國夢。無數身手強健的中國人以出國為榮,以回國為恥。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千禧年才扭轉過來。

中國人才真正的以平和的心態看待自己與外國的差距。

二十世紀的中國,當有人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時候,中國人要麼跪舔外國,認為是對的;要麼是嚇得跳腳,激烈的反對,怕別人看出自己的心虛。

二十一世紀,當有人說“外國的空氣比中國香甜”的時候,中國早已不再是那顆玻璃心,已經能夠平和的看待這種說法。正麵麵對,不再逃避。

阿爾沙看秋生眉頭緊鎖,以為自己剛剛說的話引秋生生氣,便寬慰道:“主人你跟我見過的多數中國人都不同,麵對盧西恩這樣的外國人,在沒有打之前,不卑;在打贏之後,不亢。”

秋生瞟了一眼阿爾沙,說道:“我們繼續說,這裏的寺廟勢力。”

秋生話音剛落,一陣敲門聲傳來。

噔噔噔噔

“施主你好,我是客路寺丹僧波切大師座下,大弟子丹僧破刃。”

這和尚聲音不大,但在秋生聽來,就像在自己的耳邊說起一樣,吐字清晰,聲音不高不低,顯出了這個和尚不低的內功修為。

秋生跟阿爾沙對視一眼,都驚訝於這客路寺竟然來得這麼快。兩人走出來,看到一個麵色紅潤,地闊天方,讓人看了一眼就覺得很值得信任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