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空中活動的昆蟲,它們一般在白天進行遷移擴散,尋捕食物,求偶和選擇產卵場所活動。成蟲期具有發達的翅膀,通常有發達的口器,成蟲壽命比較長。如蜜蜂、蒼蠅、蚊子、蝴蝶等。
雍容華貴--美鳳蝶
中文學名:美鳳蝶
英文名:papiliomemnon
別稱:多型鳳蝶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浙江、江西、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日本、錫金、印度、緬甸
美鳳蝶的色彩斑紋和形態多種多樣,因此被人們稱為“多型藍鳳蝶”“多型美鳳蝶”。它雌雄異型。它的英文名中的“memnon”原指希臘神話中的埃塞俄比亞國王,這足以顯示出美鳳蝶的雍容華貴。雄性美鳳蝶色彩斑紋差不多,但雌蝶的色彩斑紋卻變化多端,有著很大的差異。如有的雌蝶具有尾突,有的雌蝶沒有尾突。
美鳳蝶是雌雄異體及雌性多型昆蟲。雄美鳳蝶體、翅都是黑色。前、後翅基部顏色很深,具有天鵝絨狀光澤,翅脈紋兩側為藍黑色:翅反麵前翅中室基部是紅色,脈紋兩側灰白色;在其後翅基部,有4個形狀不同的紅斑,亞外緣區分布有2列環形斑列,由藍色鱗片組成的,但環形斑列輪廓不太明顯;臀角有環形或半環紅斑紋,內側即cu2、cu1室有彎月型的紅斑紋,沒有尾突。雌性無尾突型前翅基部呈現黑色,中室基部為紅色,脈紋及前緣是黑褐色或黑色的,脈紋兩側有的是灰褐色,有的是灰黃色。後翅基半部黑色,端半部為白色,被脈紋分割成長三角形斑,亞外緣區為黑色,外緣波狀,臀角及其附近長有長圓形黑斑。翅反麵前翅與正麵幾乎相同;後翅基部有4個形狀不同的紅斑,其餘的與正麵幾乎相同。
國產雄性美鳳蝶的隻有1種型,雌性美鳳蝶有有尾和無尾兩種型,但是白斑在雌性美鳳蝶體上的分布並不都是完全一樣的,還有雌性美鳳蝶上翅也是白色的,這就像你無法找到兩隻紋路完全相同的枯葉蛺蝶一樣,但是也是美鳳蝶的一種。
雄性美鳳蝶的翅背呈藍黑色,翅底顏色很淺,翅膀基部長有紅色斑塊。沒有翅尾,個頭比雌性美鳳蝶小。美鳳蝶經常在高處疾飛,很難使人接近。雌性美鳳蝶沒有尾型,翅膀顏色較淺,後翅邊緣長有一列黑斑和較大的白斑。翅膀基部長有紅斑。翅膀拍得很慢,善於滑翔,較易使人接近。
成年美鳳蝶喜歡采花蜜。雄性美鳳蝶有很強的飛翔能力,很活潑,它們大多喜歡在曠野中狂飛。雌蝶飛行比較緩慢,經常滑翔式飛行。在台灣,美鳳蝶亞種從平地遍布到海拔2500米的高山。一年發生3代以上,以蛹越冬。美鳳蝶成蟲全年都有,主要發生期為3-11月。卵期4-6天,幼蟲期21-31天,蛹期12-14天。成蟲會在寄主植物的嫩枝上或葉背麵產卵,老熟幼蟲化蛹時,會選擇寄主植物的細枝或附近其他植物。美鳳蝶成蟲經常在庭院花叢中,按固定的路線飛行,形成蝶道。
國產珍蝶--中華虎鳳蝶
中文學名:中華虎鳳蝶
英文名:luehdorfia chinensis
別稱:虎鳳蝶模式種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
在我國長江南岸,每年到了早春3月,人們就會看到一種鳳蝶在翩翩起物,它中等個頭,顏色鮮豔,翅麵長有黃底黑條斑紋,就像虎斑一樣。這就是在我國久負盛名的珍蝶--中華虎鳳蝶。由於它出現在驚蟄前後,所以也有人叫它為驚蟄蝶。中華虎鳳蝶是二級保護動物,也是中國獨有的一種野生蝶,由於其獨特性,像大熊貓一樣珍貴,被昆蟲專家譽為“國寶”。
中華虎鳳蝶雄蝶體長15-17毫米,平均16.2毫米,翅展58-64毫米,平均60.8毫米;雌蝶體長17-20毫米,平均18.6毫米,翅展59-65毫米,平均62.2毫米。翅黃色,間有黑色橫條紋(黑帶),酷似虎斑,亦稱橫紋蝶。除翅外,整體黑色,密被黑色鱗片和細長的鱗毛。在各腹節的後緣側麵,有一道細長的白色紋。
中華虎鳳蝶與其他蝶類不同。在前翅基部及後翅內緣,長著濃密的淡黃色鱗毛。在前翅正麵的基部邊緣,有3條黑色的橫帶,另外,還有兩條短黑帶夾雜在中間,在中室的後緣終止。前翅外緣是曲線形,長有一列外緣黃色斑,接近翅尖的第一個黃色斑與翅尖後麵的7個黃色斑整齊排列,沒有錯位。中華虎鳳蝶有波浪形的黑色後翅外緣,中間長著4個很小的青藍色斑點,能夠發出金屬光澤,在中華虎鳳蝶臀角處,也長著一個顏色相同的臀眼斑。在青藍色斑的外側,還長著4個黃色半月斑。亞外緣有5個發達的連成帶狀的紅色斑,從內緣一直延伸到m1脈。亞外緣長有細小的黑色斑。中室的黑帶分離成兩段。尾突長度約為後翅的15%,很短。中華虎鳳蝶臀角有一個缺刻。除尾突處外,其後翅緣毛均呈黃色。
一些林緣地帶,光線較強而濕度不大,非常適合中華虎鳳蝶棲息。中華虎鳳蝶沒有較強的飛翔能力,也不像其他鳳蝶那樣,能夠沿著山坡飛越山頂,它隻能在特定的狹小地地域內進行活動。中華虎鳳蝶是狹食性動物,經常會到蒲公英、紫花地丁及其他堇科植物上采蜜,有時還會飛到田間油菜花或蠶豆花上采蜜。日落前後,中華虎鳳蝶就會棲息在低窪沼澤地段的枯草叢中。中華虎鳳蝶體表鮮豔的色彩和條紋形成的警戒色,可以起到警示敵害的作用,還可以使其在枯草叢中不被天敵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