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彼知己,耳聰目明。孫子說:“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彼”,包括企業經營環境的各種要素和企業向外發出的種種信息所引起的反響;經營管理中的“己”,主要指企業自身的實力和企業內部在執行經營決策、組織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種種信息。知彼知己的目的是為了企業領導進行正確決策。實踐證明,領導者最難的不是做決策,而是掌握全麵、可靠的信息。情況一旦清楚,做決策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在進行決策時不僅要“知己”,更要“知彼”。
(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最高明的行動是別人沒有意料到的行動,最高明的計謀是別人一時還認識不到的計謀。市場上需要某種產品或服務,別人尚未想到你先想到;別人尚未看到你先看到;別人看不上眼的事,你能抓住不放,悟出頭緒,有所創新;別人尚未行動,你捷足先登,成果先出。在市場競爭中,“人無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若能做到這些就能收到以奇製勝的效果;反之,人見你見,人能你能,人有你有,就難取勝。棋高一著的人,往往不會跟著去搶風頭,趕時髦,而往往會抓住人們還沒有考慮到的地方,避實擊虛,瞄準市場上的“弱點”——潛在的需求,開發出適銷的新產品,創造出新的經營“招式”。
(五)兵貴神速,以快取勝。速度、時間在當今市場競爭中,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效率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市場的行情此一時、彼一時,它隨著供求狀態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例如,電視機曾憑票購買,不多時竟要獎售、賒銷。“快”應貫穿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包括信息占有快、頭腦反映快、新產品開發快、投產速度快、產品上市銷售快等方麵。
(六)實力雄厚,以鎰稱銖。孫子曰:“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鎰、銖,古代重量單位,20兩為鎰(一說24兩為鎰),24銖為兩。試想,以鎰與銖對壘,前者是後者的近500倍,後者微乎其微,當然不堪一擊。企業要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和職工隊伍素質,尤其是要提高領導人員的水平。企業素質高,實力雄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七)上下同欲,眾誌成城。“上下同欲者勝”出自《孫子兵法》中的“謀攻篇”,意思是說,如果全國上下和全軍上下同心同德,就可以取得勝利了。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如果能做到上下同欲,就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獲勝。企業經營的成敗,決定因素是人,而人不僅僅是一個個的個體人,而且是人的集合體。這個集合體內聚力強,其戰鬥力也強。天津市企業家李春元說:“心暖人合,人合業興。”以經理為首的領導人員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與職工群眾同甘共苦;辦事公道,不搞裙帶關係,不以權謀私;關心職工生活,盡力滿足他們合理的要求;加強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職工的素養,不斷增進職工隊伍的團結;紀律嚴明,責任清楚,有獎有罰。如能這樣,就會上下齊心,步調一致,企業的任務必然能順利完成。
五、競爭辯證法
朱寶慶、楊琦合著《競爭策略》、張曉峰所著《大市場製勝謀略》,對競爭謀略、戰術論述甚詳,筆者從中摘是一部分,並概括為競爭辯證法。
(一)利與弊。競爭具有兩重性,既有積極作用,也有負作用,但前者是基本的。競爭可以促進每個人的發展,提高每個人的素質;競爭可以加強群體內部的凝聚力,提高群體的素質和戰鬥力;競爭可以促進科學技術發展和擴大社會分工,從而提高社會生產力、推動人類的不斷進步。但競爭也有負作用,在資本主義社會,一方的勝利,往往使另一方受到損害,會造成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損耗,由於競爭激烈,有些人瞬間一貧如洗,甚至因失敗而投河、上吊。據報載,1986年由於日元升值造成日本經濟不景氣,中小企業經理和職員自殺的有275人。另據1994年1月20日《港台信息報》載:駐日本的一位英國記者厄普頓透露,最近在日本川崎市發生了50名公司高級職員集體自殺的事件,主要是因為競爭激烈對前途悲觀、絕望,加上工作壓力過大,感到精神上不勝重負。這50名商界高級管理人員事先聯係好,各人在名單上簽字,再計劃自殺的方式、時間、地點等。他們決定假借乘坐巴士到郊外遊玩,將巴士開到一處懸崖絕壁,達到自殺的目的。如此,可使傳媒不致大加渲染,並可瞞過家人,使他們不致過分傷心。這天,他們先在巴士內開了一個熱鬧的狂歡派對,並喝得酩酊大醉,然後開車向川崎市郊一處山頭駛去,一直將車衝落山崖,結果是車碎人亡。
(二)勝與敗。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即使足智多謀、用兵謹慎的諸葛亮,也有當陽之敗、街亭之失、六出祁山之挫。威震歐洲、所向披靡的拿破侖,先敗於莫斯科,後敗於滑鐵盧。劉邦百敗,一勝而得天下;項羽百勝,一敗而自刎烏江。可見,勝和敗並不是絕對的,其間蘊藏著豐富的辯證法。有的人在一次失敗之後,頭腦冷靜,認真總結教訓,鬥誌昂揚,帶領部下,發憤圖強,臥薪嚐膽,披荊斬棘,精進不休,逐漸由敗轉化為強。但也有的人剛剛采擷到勝利之果還陶醉在那忘乎所以的心態之中,隨之而來的可能又是一隻“苦果”。據報道,美國某市一個開了50年車的司機,從未出過那怕是微小的事故或違章事件,該市頒發給他一枚高貴的獎章,就在他受獎後的回家路上,撞死了一個人,這個人正是向他發獎的發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