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可還尋仙否?(1 / 2)

老孫與李員外兩個人在那你儂我儂秘密商酌的話語並沒有被慕仙聽到,不是聽不到,而是沒工夫聽,此時的他,全部的身心都被眼前的兩件物品吸引,一本書籍,一串佛珠。

眾人都覺得選擇書籍必然是敏而好學,選擇佛珠定然是福緣深厚我佛庇佑,如果他們永遠沒看到那本書的名字的話。慕仙敢肯定,老孫和李員外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就不會覺得他愛好讀書學問了。

其實依照慕仙本來的意願,在考慮了眼前攤位上各個物品所指代的含義後,他為了給李員外和老夫人一個美好的期待,心裏最佳的選擇應該是自己正前方那枚晶瑩剔透光澤耀眼的白玉印章,上麵隱約還可以看到刻有“學問”兩個字。這個物件擺在自己的正對麵,最顯眼的位置,又是閃閃發光亮晶晶的東西,再加上那“學問”二字,分明是父母精心準備的最為中意的物件,既象征著將來能做大官,又象征著從小好學上進,實在是最佳選擇。

這點,瞞不過慕仙,也瞞不過老孫,更加瞞不過在場的諸位。每位觀禮的鄉親父老都是久經人事,都經曆過這樣的事情,為自己孩子準備“立節”的時候也用過這樣的小伎倆,圖個心安。

若無意外,慕仙可能真就選擇了那個印章。偏偏他在觀察的時候,隱約中感覺有些不尋常的氣息在這堆物件當中,似有似無地吸引著自己,最後他徹底放開心神,於冥冥中找到了那吸引著自己的東西。

也正是因為如此,擺著麵前最好的印章沒選,選擇了那堆書籍裏麵最底下的一本書,這才讓孫無敵動了心思,他第一次覺得這個小孩子有點不一樣,他想要試一試,來親自教導,彌補下自己當年的遺憾。

慕仙的麵前不是沒有書,相反,還有好幾本,一本《三字經》,一本《蒙學》,一本《金剛經》,一本《道德經》。慕仙手中的卻不是這幾本中的任意一本。他這本是從那《道德經》下麵抽出來的一本,名字也十分古怪,叫《狗屁不通》。這本書之前和《道德經》粘得緊緊的,若不是他感知敏銳,覺察古怪的氣息不是來自於上麵,又感覺這本書前後質感不同,還以為真是隻有一本道德經。

正是下麵這本《狗屁不通》,給他一種時有時無相當古怪的感覺,也不是古怪,而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似那般親切中帶著疏離,灑脫中帶著憂鬱的感覺。他覺得,這是一本有感情的書。

慕仙在好奇之下,翻開了那本《狗屁不通》,開頭隻有四個字,白雲真人。慕仙覺得這本書想必是那白雲真人所著,不過,這白雲真人與那白雲山,白雲觀不知有沒有關係呢?慕仙沒有再想,往下麵翻去。

凡夫俗子想成仙,踏破鐵鞋訪遍山。

早來把那朝露飲,晚來一枕破石眠。

初時雄心壯誌滿,末了體疲心也寒。

青春韶華不複存,垂垂老矣把家還。

鄉音未改鬢已衰,而今卻是與誰玩。

父母親朋皆不在,房屋田產俱不存。

老矣,老矣!

彼爾何往?又堪何往!

可是堂前孝順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