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據為己有(1 / 2)

頭幾天一直在廣泛招生中,全城遍貼通告,學員也越來越多。五天之後,城內城外各裏坊鄉村也有人送小孩前來,總人數達到近七百學員,但這五天裏,幾乎全部是在教識字課。莊毅由得段忠實他們去折騰,自己關起門來撰寫不同於這個時代的課本。

這個時候莊毅有點發愁,漢語拚音這個挺不錯,可提高掃盲識字效率,但要不要拿出來呢?還有繁體字筆畫繁多,寫起來很費勁,要不要改用簡體字?還有標點符號……還有阿拉伯數字,以及加減乘除的各種符號和算式,但是……這個要全部拿出來,會真的嚇著人呐!

嚇著人沒關係,頂多被驚為天人,當活神仙了!可是他們真的能接受麼?這個才是大問題啊!沒關係……杜甫的詩說得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就一步一步來,先把文學語法的漢語拚音拿出來,數學的阿拉伯數字,及簡化一二三四五數字拿出來就行了。

對了,還有算盤,這東西簡直比後世的計算機還高科技啊,什麼的原子彈,整個圖紙設計計算數據就曾用這個算盤算出來了。

其實唐代的數據計算方式仍是算籌和珠算,也就是分別用多根繩子,都串著十顆珠子,分別代表個十百千萬。這樣已經有點算盤計算方式的稚形了。但到宋代才出現算盤,明嘉靖年間才得以全麵廣泛地運用。

想到就開始做,紙麵上的東西對於莊毅來說,那是很簡單的,但是要做個算盤,那也不難。莊毅找來一名木匠,畫了一草圖給他,然後又找到前衙裏吏員們日常算數的算珠,拿給了木匠,一天之後,算盤完工了。

這種是大算盤,也就是一共十三梁,每梁七珠,共九十一珠的那種。當然也可以有小的,但那種是不能廣泛適用的。

嗯……現在得好好想個托詞,解釋這些神奇東西的來源了……有一天,我認識了一位大食商人,他給我看了一樣古怪東西,還告訴我,他們那裏是這樣算數的……然後又告訴我,拜占庭人的文字是這樣的,但是還有一種古老的讀法,他們已經不用了。

當莊毅屁顛屁顛地將他的新知識和算盤拿給段忠實看,並講解了這些東西的運用方法後,段忠實很快學會了算盤,但是對於阿接伯數字和漢語拚音是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

莊毅頓時有些抓狂,氣急敗壞地大吼:“這麼高明,這麼先進的知識,你憑什麼就認為不好呢,給我說出個理由來,不然我就強製推行……”

“這個字母是你自己說的,都是別人棄而不用的東西,怎能上街的不要,下街的一摟呢?而且這個算學的東西還是大食人的,不過算數確實精到,看在他也是學了我們的計算方法,這什麼的算盤可以接受,這個什麼的拚音,那是絕對的不行,否則,你我就等著被人指著脊梁骨罵吧!”段忠實如是說道。

“那你說……這拚音是不是很合用?”

“嗯……合用是合用,但是不能因為合用,就據為已有……”

“那不就得了,難道說我們的知識流出去了,別人就沒有據為已有。我來給你算下,天寶年間的怛羅斯一役,我們大唐的造紙術、製弩術都被大食人學去了;還有貞觀年間的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帶去了多少先進的知識和技術;還有渤海人、新羅人、南詔人、倭人、這一個個從唐大或明或暗,或偷或搶,學去了多少知識和技術,難道人家沒有據為已有?所以這個不要去計較,隻要合用就拿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