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於1828年出生於俄羅斯圖拉省的雅斯納亞·波良納莊園。

1844年,16歲的托爾斯泰考入喀山大學東方語文係,次年轉入法律係。在大學期間他成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信徒。19歲時輟學回莊園進行農事改革,力圖改善農民的貧困生活。

1851年,托爾斯泰隨長兄尼古拉到高加索入伍。在參加戰鬥的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涯,陸續發表了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少年》和《青年》。

在1853—1855年的俄國和土耳其戰爭期間,托爾斯泰是塞瓦斯托波爾城市的英勇保衛者,曾獲多枚獎章,並創作了《塞瓦斯托波爾故事》係列。

1856年,托爾斯泰以“中尉“軍銜退役。1857和1860年兩次去西歐訪問,寫出了揭露資本主義自由、平等、博愛虛偽性的短篇小說《琉森》。1859—1862年間,托爾斯泰在雅斯納亞·波良納創辦學校,讓農民子弟免費上學,他親自參與執教。後學校擴大至21所,享譽國內外。1861年農奴製改革期間,他被選為解決農民和地主糾紛的調停人。由於他傾向於農民,遭到地主們的控告,雅斯納亞·波良納莊園和學校遭到粗暴搜查。

1863—1899年,他又相繼創作出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複活》等享譽世界的長篇小說,其中《複活》不僅對沙皇專製製度進行了全麵的批判和否定,同時也宣揚了他的“不以暴力抗惡”和“道德自我完善”的托爾斯泰主義。1901年因《複活》的發表,托爾斯泰被沙皇宗教院開除教籍。

1910年10月28日離家出走,11天後因肺炎逝世於阿斯達普沃小火車站。終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