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哺乳類(1 / 3)

海洋哺乳動物是哺乳類中適於海洋生活的特殊類群,人類也稱為海獸,是海洋中胎生哺乳、肺呼吸、恒體溫、流線形且前肢特化為鰭狀的脊椎動物。我國現有各種海獸39種。它們都是從陸上返回海洋的,屬於次水生生物。

第一節 北海獅

一、北海獅特征

北海獅也叫北太平洋海獅、斯氏海獅、海驢等,是體形最大的一種海獅,因為在頸部生有鬃狀的長毛,叫聲也很像獅子吼,所以得名。雄獸和雌獸的體形差異很大,雄獸的體長為310~350厘米,體重1000千克以上,雄獸在成長過程中,頸部逐漸生出鬃狀的長毛,但沒有絨毛。身體主要為黃褐色,胸部至腹部的顏色較深。雄性成體頸部周圍及肩部生有長而粗的鬃毛,體毛為黃褐色,背部毛色較淺,胸及腹部色深。雄獸有很小的陰囊。雌獸體長250~270厘米,體重大約為300千克。雌性體色比雄獸淡,沒有鬃毛。麵部短寬。它的頭頂略微凹陷,吻部較為細長,外耳殼很長,可達5厘米。眼和外耳殼較小。前肢較後肢長且寬,前肢第一趾最長,爪退化。後肢的外側趾較中間三趾長而寬,中間三趾具爪。雌獸的體色比雄獸略淡,幼獸黑棕色。

二、北海獅生活習性

北海獅喜歡集群活動,有時在陸岸可組成上千頭的大群,但在海上常發現有1頭或十數頭的小群體。它們主要聚集在餌料豐富的地區。食物主要為底棲魚類和頭足類。我國渤海、黃海均有分布。除了繁殖期外,它們一般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雄獸每個月要花上2~3周的時間去遠處巡遊覓食,而雌獸和幼仔在陸地上逗留的時間相對較多。北海獅白天在海中捕食,遊泳和潛水主要依靠較長的前肢,偶而也會爬到岸上曬曬太陽,夜裏則在岸上睡覺。它的食物很廣,主要食物包括烏賊、蚌、海蟄和魚類等,多為整吞,不加咀嚼。為了幫助消化,還要吞食一些小石子。

三、北海獅繁殖

北海獅是一雄多雌的動物,每年5~8月間,一隻雄獸和10~15隻雌獸就會組成多雌群體。身強力壯的雄獸首先到達岸邊的繁殖場所,在海灘上或岩礁上割疆而治。此後成群結隊的雌獸才浩浩蕩蕩地趕來,這時海岸上就會呈現出一片十分熱鬧的景象。雄獸先是立在海灘上,熱情地歡迎雌獸的到來,繼而拚命爭搶配偶,越是體形威武,本領高強的,搶到的雌獸就越多,最後形成了許多由一雄多雌組合的“獨立王國”,叫做生殖群或多雌群。但是,生殖群形成以後,雌獸並不馬上與雄獸交配,因為它們都已經懷胎很久,即將分娩,所以要先做好“生兒育女”的準備,待生下幼仔一周以後,才開始與雄獸進行交配,受孕以後,到翌年的繁殖期到來時再度生產。雌獸在一個繁殖期內需要交配1~3次,一般是生產之後交配,越早受精率就越高。每隻雌獸受孕之後就會立即退出多雌群,由其他未經交配的雌獸陸續補充進來。在長達5~6周的繁殖期間,雄獸一直不下海活動,不吃不喝,每天交配多達30次,每次交配時間為15分鍾左右,雄獸就依靠平時體內積累的脂肪來維持這巨大的消耗,直到繁殖期結束。

雌獸每胎僅產1仔,幼仔隻需要10分鍾左右就可以產出,並不困難。剛出生的幼仔體長約為100厘米,體重約為20千克,體毛為黑棕色,睜開眼睛就能活動,但需要雌獸耐心照顧。雌獸行動時,總是用嘴叼著它一起走。雌獸的乳汁很濃,含脂量也很高,所以每1~2天以上哺乳一次,就能使幼仔得到足夠的營養,生長得也很快。雌獸產仔後5個星期便開始下海覓食魚類、烏賊等,每隔2~3天回來一次,有時長達9天。幼仔不會遊泳,也不敢下水,到了5~6月份的時候才開始以小甲殼動物和小魚作為食物,此後它們慢慢地學會到海裏去遊泳和捕食,3~5歲時就會達到性成熟,壽命達到20年以上。

北海獅天資聰明伶俐,與海豚不相上下,在人的精心訓練下,能代替潛水員打撈海底遺物,進行水下軍事偵察和海底救生等,北海獅已被美國海軍編入特種部隊。

它在淡水中也能生活,平衡器官特別發達,在動物園中可以表演用鼻子頂球、投籃、鑽圈、用後肢站起來、用下頜頂東西、用前肢站起來倒立走路等多種高超的技藝,甚至還能跳越距水麵1、5米高的繩索,而且這些技藝一旦學會過幾年以後仍然能表演出來,表演之後還可以同觀眾握手致意,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但因為它們的皮膚薄,而且生滿了硬毛,所以經濟價值不大。全世界估計總數尚有25~30萬隻。

保護級別:非國際公約附錄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第二節 鯨魚

一、鯨的特征

鯨屬於哺乳動物,但鯨一生都在海中生活。鯨雖然外表看起來像魚,但是鯨和魚不同,鯨是胎生的,一般都是每胎產一仔,幼仔靠母體的乳汁哺育長大;而魚是卵生的,一次產卵可以成千上萬,幼魚一經孵化出來,就能獨立生活,沒有哺乳現象。鯨的體溫是恒定的,平均為35、5℃,無論在冷水域或熱帶海區都維持這一體溫;而魚是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鯨用肺呼吸,需要經常浮出水麵換氣。魚則是用鰓攝取溶解於水中的氧氣,可以一直待在水下。

鯨的體形呈流線型,適合遊泳,所以俗稱鯨魚。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顏麵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愈合現象,頭與軀幹直接連接。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吻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有些種類還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綿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以增大浮力。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遊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跡,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上下擺動,是鯨魚遊泳的主要器官。

二、鯨的生活習性

鯨是群集動物,它們通常成群結隊地在海裏生活,可是當鯨呼吸時,就需要遊到水麵上來,這時鯨就利用頭上的噴水孔來呼吸,呼氣時,空氣中的濕氣會凝結而形成我們所熟悉的噴泉狀。鯨的表皮下有極厚的脂肪層,也就是俗稱的鯨油,它可以使鯨魚身體保持溫暖,而且也能貯存能量以供應不時之需。由於鯨魚體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能夠長時間地在水中屏住呼吸、減慢心跳速度,因此當它沉到海底,總要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會再浮出水麵。除了具有貯存氧氣的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血液的特殊機能。

鯨魚的眼睛都非常小,它們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比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非常細,但是它們的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鯨魚能感受到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係同伴或者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就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麵上進行氣體交換,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麵來進行換氣,也能在水中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20對。胃分為4個室。腎髒大多為瘤狀。雄獸的睾丸位於腹腔內。雌獸在水中產仔和哺乳,子宮為雙角形,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乳汁中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間都具有牙齒,但須鯨類的牙齒到出生的時候就會被須取代,齒鯨類的牙齒則會終生保留。

三、抹香鯨

抹香鯨是齒鯨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鯨,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達17米,身體呈圓錐形。抹香鯨的長相十分奇怪,頭重尾輕,頭部約占體長的1/3,呈圓桶形,宛如巨大的蝌蚪,整個頭部仿佛是一個大箱子。由於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隻有左鼻孔暢通,而且位於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吸的霧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噴出的。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非常適合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於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所以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幾乎遍布全球各大海洋,主要活動在熱帶和溫帶海域,通常在南北緯40度之間。我國海域均有分布,它們常以5~20頭結群遊蕩,以雄多雌少組成群體,一般遊速每小時25~3海裏,受驚時可達7~12海裏。抹香鯨是胎生、哺乳。懷孕期16個月,哺乳期一年。

抹香鯨喜歡結群活動,常結成5~10頭的小群,有時也結成幾百頭的大群。在海上有時頑皮地互相玩耍。但它的性情與藍鯨、座頭鯨截然不同,性子十分凶猛、厲害,其他動物一旦被它咬住就很難逃脫。抹香鯨捕食大王烏賊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惡鬥,雙方搏鬥時會一起躍出水麵,簡直像一座平地而起的山,一般前者取勝,但有時後者憑借煙幕而逃之夭夭,人們發現在抹香鯨胃中的大王烏賊沒有被牙齒咬齧的痕跡,還有人在抹香鯨腹中度過一天一夜居然沒有死。這說明,抹香鯨雖然有強大的牙齒,但是抹香鯨並不完全靠牙齒來咀嚼食物。

四、藍鯨

藍鯨被認為是地球上曾經生存過體型最大的動物。藍鯨是齒鯨的一種,藍鯨體長可達33米,重達160噸。一頭成年藍鯨能長到非洲象體重的30倍左右。藍鯨平均長度約26米,最高紀錄為335米左右。雌鯨大於雄鯨,南藍鯨大於北藍鯨。藍鯨背鰭較小,高約0、4米,隻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鰭肢較小,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其長占體長的15%。背鰭的形狀因個體不同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3/4處。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尾鰭寬為體長的1/3~1/4,後緣為直線形。蜇溝55~88條,最長者到達臍。每側須板270~395枚。體背深蒼灰藍,腹麵稍淡。口部和須都為黑色。

藍鯨以浮遊生物為食,主要捕食磷蝦。一頭藍鯨每天消耗2~4噸食物。攝食時遊速2~6千米/時,洄遊中5~33千米/時,被追逐時最大20~48千米/時。一般進行10~20次小潛水後接一次深潛水,淺潛水間隔12~20秒,深潛水可持續10~30分鍾。噴出霧柱狹而直,高6~12米。北藍鯨在秋末冬初產仔和交配,南藍鯨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藍鯨在秋後開始交配,一直持續到冬末。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個月,母鯨懷胎一年後才開始生小鯨。剛產下的幼鯨體長就有7、5米左右,重約6噸,經過24小時的喂奶,它的體重就能增加100千克左右,平均每分鍾增加約75克。幼鯨經過7個月的哺乳後,體重可達到23噸左右,體長約16米,並開始學著張嘴吞食各種浮遊生物。小藍鯨要5歲才算成年。

21世紀初,科學家在巴基斯坦發現了兩種生活在約500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這兩種動物看起來有點像狗,體型分別隻有狼和狐狸那麼大,但科學家卻認為它是地球上最龐大的動物鯨的祖先——巴基獸。

在5000~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早期(古新世晚期—始新世早期),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因此,現代的鯨、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必然是由某些陸生哺乳動物進化來的。但是由於缺乏化石的證據,究竟哪類哺乳動物是鯨的祖先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據巴基斯坦新發現的這兩種化石的解剖形態表明,這兩種動物生活在陸地上,有肉食動物的牙齒,長得像狗,但並不屬於犬科動物。它們的尾巴比狗還長,嘴巴更是凶猛,眼睛比較小。它們的耳朵部位有幾塊奇特的骨頭,其形狀與鯨類動物相同部位獨有的骨頭非常相像。化石顯示,它的內耳還不能完全適應深水處的壓力,所以它可能大部分時間都在水麵或陸地上。

在遙遠的古代,鯨的祖先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淺海的地方。又經過了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然後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第三節 海豹

海豹身體粗圓,呈紡錘形,體重20~30千克。頭近圓形,眼大而圓,吻短而寬,上唇觸須長而粗硬,呈念珠狀。全身短毛,背部藍灰色,腹部乳黃色,帶有藍黑色斑點。四肢均有5趾,趾間有蹼,形成鰭狀肢,具有鋒利爪。後鰭肢大,向後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毛色隨年齡變化:幼獸色深,成獸色淺。斑海豹體長1、5~2米,雄性最大體重150公斤,雌性120公斤。斑海豹分布範圍很廣,主要是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海豹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渤海和黃海。

海豹有時在海裏遊蕩,有時上岸休息。上岸時它們多選擇海水漲潮能淹沒的內灣沙洲和岸邊的岩礁。例如,在我國的遼寧盤山河口及山東廟島群島等地都有大群海豹出沒。海豹的遊泳本領很強,速度可達每小時27千米,同時它們又擅長潛水,一般可以潛100米左右,南極海域中的威德爾海豹則能夠潛到600多米深,持續43分鍾。海豹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和頭足類,有時也吃甲殼類。海豹的食量非常大,一頭60~70千克重的海豹,一天要吃7~8千克魚。

海豹實行“一妻多夫”製。在發情期,雄海豹便開始追逐雌海豹,一隻雌海豹後麵往往跟著數隻雄海豹,但雌海豹隻能從雄海豹中挑選一隻。因此,雄海豹之間不可避免地要發生爭鬥,狂暴的海豹彼此給予猛烈的傷害,用牙齒狠狠地咬對方。有些雄海豹的毛皮便因此而撕破,鮮血直流。戰鬥結束,勝利者便和母海豹一起下水,在水中交配。

一、髯海豹

髯海豹也叫胡子海豹,因為它的吻部密密生長粗硬的胡須而得名。最長的胡須長14厘米,上唇每側約有106根胡須。雄性體長2、8米,雌性體長2、6米,平均體重400千克。全身棕灰色或灰褐色,背部中央線顏色最深,向腹部漸淺,無斑紋。髯海豹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不分布在南半球。髯海豹主要捕食底棲動物蝦、蟹、軟體動物以及鯒、鰈等底棲魚類,但有時候也捕食烏賊。

二、灰海豹

灰海豹雄性長約3米,重約300千克。雌性長約2、3米,重250千克。雄性成獸的頸部很粗,並有3~4道皺紋,這是它和斑海豹的區別之一。灰海豹的分布很廣,北冰洋和大西洋都有分布,現存數量約有2、5~5萬頭。灰海豹的主要食物是魚類。

三、帶紋海豹

帶紋海豹雄性為暗灰藍紫色或暗灰紅紫色,圍繞頸部有一條很寬的環狀白帶。雌性全身為淡色,呈深灰褐色或深棕灰色。帶紋海豹僅棲息於北半球,主要分布於白令海及鄂霍茨克海,常棲息於浮冰上或遠離人煙的海島上,主要食物是狹鱈和頭足類。

四、鞍紋海豹

鞍紋海豹又叫格陵蘭海豹。體長1、8米左右,體重180千克。全身白色或棕灰色,從背部兩肩處斜向尾部有一“∧”型黑色帶,形狀很像鞍,故得名鞍紋海豹。鞍紋海豹分布在北極海域的俄羅斯北側、格陵蘭周圍、及加拿大和紐芬蘭北側,主要捕食魚類、甲殼類和軟體動物。

五、僧海豹

僧海豹頭部很圓,且有細密的短毛,看上去就像和尚頭,故得名僧海豹。僧海豹已成為一種極稀少的動物,隻分布在北緯20°~30°的夏威夷群島的下風鏈島、加勒比海、黑海。

六、象形海豹

象形海豹是海豹科中最大的類型,最大體長可達6、5米,體重3600千克。它的突出特點是雄獸鼻子,在興奮或發怒時可膨脹。象形海豹包括南方象型海豹和北方象型海豹。

第四節 海豚

一、海豚特征

海豚,是體型較小的鯨類,約有62種,海豚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中。我國海域中常見的有江豚、真海豚、中華白海豚、條紋原海豚等十幾種。海豚體長12~42米,體重23~225千克。海豚嘴部一般都是尖的,上下頜各有約101顆尖細的牙齒,海豚主要以小魚、烏賊、蝦、蟹為食。

二、海豚生活習性

海豚主要棲息在淺海,很少遊入深海。它們會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不同的活動,休息或遊玩時,會聚集在靠近沙灘的海灣,捕食時則出現在淺水及多岩石的地方。海豚喜歡過群居生活,少則幾條,多則幾百條。海豚是在水麵換氣的海洋動物,每一次換氣可在水下維持二三十分鍾,當人們看到海豚從水麵上躍出時,那就是海豚在換氣。

海豚是一種本領超群、聰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動物。海豚有一個發達的大腦,而且溝回很多,溝回越多,智力就越發達。經過訓練,海豚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腦是動物中最發達的。人的大腦占本人體重的21%,海豚的大腦占它體重的17%。

海豚的大腦由完全隔開的兩部分組成,當其中一部分工作時,另一部分則可以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以終生不眠。海豚的睡眠和陸地哺乳動物存在著顯著差異。陸地動物包括我們人類的睡眠一般都有兩個不同的相:慢相和快相。當這類動物或人入睡時,首先進入慢相,然後逐漸加深,經過一段慢相後便轉入快相,從而完成一個循環。不同的動物,快睡相的時間也不同,如人的快睡相時間為半小時。而海豚大腦兩半球則是交替睡眠的,當右側大腦半球處於抑製狀態時,左側大腦半球則處在興奮狀態。一段時間後,右側開始進入興奮狀態,而左側又處於抑製狀態。因此,海豚即使在睡眠時也始終能保持足夠的活動能力。如果海豚遇到強烈的外界刺激,兩半球將會迅速覺醒,以便應付緊急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