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嬰幼兒所需具體營養成分(1)(3 / 3)

食物中的鐵經胃酸作用釋放出鐵離子,然後與腸中某些氨基酸結合,在十二指腸和小腸上段吸收。

膳食中鐵的吸收率約為10%~20%,鐵的吸收率因生理、病理狀況及食物的性質而異,機體缺鐵時其吸收率較高。食物中的鐵可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兩大類。前者吸收率達25%,且不受其他膳食因素的影響;後者吸收率較低,且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一般無機鐵比有機鐵易於吸收,二價鐵比三價鐵易於吸收,動物性食品中的鐵比植物性食品更容易被吸收。

新生兒體內含0.25~0.30克鐵,由於嬰幼兒時期生長發育快,每日約需鐵10~20毫克。嬰幼兒缺鐵時會發生缺鐵性貧血,嚴重者在活動後會大哭,或出現呼吸困難、心跳過速等症狀。不僅如此,嬰幼兒缺鐵還影響各種含鐵酶的活性,從而妨礙生長發育、降低肌肉收縮力、影響消化吸收、削弱機體防衛功能,並可導致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理解力降低、智能發育遲緩等一係列神經係統疾病。

碘。碘與人體的新陳代謝、體格生長和智能發育密切相關。碘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狀腺素。甲狀腺素是一種激素,在人體內起著重要作用,對嬰幼兒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及精神狀態都有重要的生物學作用。

有些十字花科植物(如卷心菜、蘿卜)含有硫脲類物質,會妨礙碘的利用而引起甲狀腺腫,使人的神經發育產生障礙,孕婦和新爸爸媽媽們應注意這一點。

嬰幼兒每日需碘35~70微克,如缺乏,甲狀腺素就會分泌不足,表現為皮膚厚而幹燥、頭發粗而稀、身材矮小肥胖、臉寬頭大、鼻梁下陷、乳齒生長較晚,走路像鴨子。最重要的是,缺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嬰幼兒智力發育,使孩子頭腦愚笨、表情呆滯。

鋅。鋅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素。人體中的鋅僅2~3克,不足人體重的萬分之一,含量雖然很少,對生命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鋅在人體內構成許多金屬酶,人體中已發現100多種含鋅的酶,它們與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維生素a的轉運、激素的代謝、免疫功能的成熟均有密切關係。鋅還對嬰幼兒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是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之一。

人體中的鋅主要存在於骨骼、皮膚和頭發中,血液裏的鋅有75%~85%分布在紅細胞中。鋅主要經腸道排出,少量經尿排出。頭發中的含鋅量一般認為可以反映膳食中的長期供給量。

人的一生中最需要鋅的時期是生長最快的時期,如胚胎期、新生兒期、嬰兒期和幼兒期。鋅參與人體生長激素的合成過程,嬰幼兒缺鋅可影響神經、免疫和消化等係統的正常功能,影響生長激素合成及脂肪與蛋白質的合成、吸收。這會引起生長遲緩、味覺差、食欲不振、異食癖、創傷愈合不良、性發育延遲、智商低等多方麵的異常改變,還會使嬰幼兒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易患疾病、體重下降、營養不良或者引發口腔潰瘍、舌炎、皮炎、低蛋白血症等,直接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造成嬰幼兒缺鋅的原因主要是膳食不合理,鋅長期攝入不足或排泄量增加(腎病、過度利尿等)均可造成缺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幼兒挑食,每天吃的零食如巧克力、冰激淩、冰棍、雪糕、糖果之類過多,不肯按時進三餐,同樣會導致缺鋅。這種情況應該引起家長的注意。

很多物質都能促進鐵的吸收,如各種氨基酸、胃酸、葡萄糖、果糖、檸檬酸等。在酸性環境中,鐵會在胃內形成一種複合物並在腸內維持可溶狀態,因而有利於吸收。另外,維生素c、蛋白質、銅也可促進鐵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