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後記(1 / 1)

人的一生就像一條入海的河流,各人有各人的源頭,而結局是一樣的。在通常情況下,人生饒有意思的部分,往往不在於老死之如入海,也不在於初生之如發源,而在於中間一段的或緩流徐徐,或湍流奔騰,或向前直瀉,或九曲十八彎。

對一個人來說,他的人生閱曆哪怕再豐富,他的直接經驗總還是有限的,固然要“相信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同時也有必要顧一顧左右,看看別人的路是怎麼走的,盡管在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走上別人的路。人生的最大遺憾在於它的不可逆,看一看前車之鑒,或有可能減少些遺憾。

不同人的人生會給人不同的啟示。貝多芬是“扼住命運的喉嚨”,敢與命運之神對抗;倪徵則是在逆境中不取鬥士的激烈,而平然接受命運的安排,然後以積極的人生態度,通過不懈的努力,漸漸改善身處的環境,以跬步過坎坷,而重歸坦途。

寫作是我的職業,法律是我的專業。幾年前,我在寫作的空隙,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有資格做一名律師了,隻是一直在寫作的道兒上戀戀不舍。後竟有機會以法律後學為法界耆宿作傳,想來是有一種因緣在裏頭;又因了同專業的緣故,在經曆傳主的經曆時,不時有一種會心,也使得這次寫作多了一種愉快。

拙作得以成書,還要感謝傳主的女兒倪乃先女士、本書的責任編輯張涼女士、《莫愁》雜誌的總編助理汪小農姐姐。

2008年國慶於秦淮河入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