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夏爾·戴高樂
夏爾·戴高樂(1890—1970),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1959—1969)。法國現代史上著名的反法西斯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戰士。執政期間,積極維護法國的獨立自主,並在西方國家中,率先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任第四裝甲師師長,雷諾政府國防部次長。1940年6月18日,即法國貝當元帥向希特勒投降的次日,他在倫敦布什大廈的播音室裏,向法國人民發表了這篇著名演說,舉起了“爭取民族獨立”的大旗,領導法國人民開展抵抗運動,使法國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線光明,重新點燃了希望之光。他從此成為法國人民心目中的“六一八”英雄。
那些多年身居軍界要職的將領們已經組成了一個政府。
這個政府以我們的軍隊吃了敗仗為由,同敵人接觸,意在謀取停戰。毫無疑問,我們確是吃了敗仗,我們陷於敵陸軍、空軍的機械化部隊的圍困之中。我們之所以受挫,不僅是因德軍人數眾多,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飛機、坦克和戰略。正是德軍的坦克、飛機和戰略使我們的將領們不知所措,置他們於今天的境地。
但是難道已一錘定音,勝利無望,敗局已定嗎?不,絕不如此!請相信我,因為我對自己說的話胸有成竹。我告訴你們,法蘭西並沒有失敗。我們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並有朝一日扭轉乾坤,取得勝利。
因為法蘭西並不孤立,她不是在孤軍作戰!她絕不孤立!她有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做後盾。她可以同控製著海域並繼續在戰鬥著的不列顛帝國結盟。同英國一樣,她可以得到美國雄厚工業力量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這場戰爭不僅限於在我們這塊不幸的土地上,戰爭的勝敗不取決於法國戰場的局勢。這是一場世界大戰,所有的過失、延誤和磨難都不會改變一個事實,即世界上仍有種種錦囊妙計,能夠最終置我們的敵人於死地。我們今天雖然受挫於機械化部隊,將來,我們卻可用更高級的機械化部隊製勝。世界的命運正係於此。
我,戴高樂將軍,現在在倫敦向法國的官兵發出請求,不管你們現在還是將來踏上英國的國士,不管是否持有武器,都同我聯係。我請求具有製造武器技能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不管你們現在或是將來踏上英國的國土,都和我聯係。
不管風雲如何變幻,法蘭西的抗戰烽火都不會被撲滅,法蘭西的抗戰烽火也絕不可能被撲滅。
明天,我還會像今天一樣繼續在倫敦發表廣播演講。
馬娟譯歐洲的戰爭與戰備
[德國]奧托·馮·俾斯麥
奧托·馮·俾斯麥(1815—1898),1815年4月1日出生於普魯士勃蘭登堡阿爾特馬克雪恩豪森莊園一家大容克貴族世家。幼時受過良好教育,曾經在哥延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法律、曆史和外語。大學期間,他曾與同學做過27次決鬥。畢業後服兵役。俾斯麥體格強壯、個性粗野,為了追求目標可以不擇手段。1847年,俾斯麥成為普魯士議會議員,1851—1858年被任命為普魯士邦駐德意誌聯邦代表會的代表,1859年任駐俄公使,1861年改任駐法公使。1862年任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極力推行“鐵血政策”,主張通過戰爭,由普魯士統一德國。他相繼發動了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戰爭,逐步實現了德國統一。1871年俾斯麥出任新成立後的德意誌帝國宰相,並受封為公爵。此後的20年間,他權傾朝野。對內加強普魯士和帝國政府的權力,促進容克和資產階級的聯盟和經濟收益,鎮壓工人運動;對外采取現實主義態度,爭霸歐洲,並向海外積極擴張,他本人成為19世紀下半期歐洲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辭職,回到莊園。1898年去世。
試問,自從1870年的大戰結束以來,哪一年不曾有過戰爭的警報?就在70年代初我們結束戰爭回來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問了:我們什麼時候重新開戰?什麼時候我們再興“複仇之師”?最遲不過五年。當時他們對我們說:“我們是否會發生戰爭以及能否取得勝利(這正是中間派一位代表在國會上用來責備我的話),現今完全取決於俄國了。唯有俄國手裏掌握著決定權。”在現在這種時刻,我們必須盡力壯大自己。隻要我們願意,我們就能比世界上擁有同樣資源的任何國家更加強大。因此,不利用我們的資源就是一種罪過。如果我們不需要一支隨時可作戰的軍隊,我們就無須征集這支軍隊。這事隻取決於並不十分重要的費用問題。費用問題的確無關緊要,我隻是順帶提提而已。我說我們必須繼續努力,以便應付一切緊急情況。鑒於我國的地理位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建議我們必須做出比其他大國更大的努力才行。我國位於歐洲中部。我們至少在三條邊界線上可能受到襲擊。法國和俄國分別隻有東部和西部是無掩護的國界。由於我們的地理位置,或許加上直到現在德國人民所顯示的團結力量比其他民族薄弱,使我們比任何其他國家的人民更直接地受到敵對聯盟國家的威脅。不管怎麼說,上帝已經把我們放在一個鄰裏不允許我們稍有懈怠的地位,不允許我們在隻求苟存的泥潭中打滾。
這項法案將使我國能增加裝配有更多武器的部隊。在我們不用增加士兵人數時,增加的士兵無須征集入伍。如果我們有了足夠武器,他們就隨時可以裝備起來。這是頭等重要的事。我還記得1813年英國供給我國後備軍的卡賓槍,我用那些槍打過獵,那不是軍人用的武器。當然,遇有緊急情況,我們可以很快地得到武器,但如果我們現在儲備下武器,這項法案就能加強我們的和平力量,也能給予和平聯盟以強大的支援。那就簡直有如一個擁有70萬軍隊的第四強國加入聯盟。這是迄今在戰場上最大的隊伍。
我從不主張侵略戰爭。我們絕不發動戰爭。火必須有人去點才會燃燒,我們絕不去點火。無論我們怎樣意識到上述自己的力量,也無論我們相信盟國多麼可靠,都不會因此而妨礙我們以固有的熱忱與努力去繼續保衛和平。我們不會意氣用事,也不會衝動偏激。我們德國人除了上帝之外,不畏懼世界上任何人!正是由於我們敬畏上帝,所以我們熱愛和平,保衛和平。誰要是殘忍地破壞我們的和平,他就會受到教訓,知道我們德國人的尚武愛國感情意味著什麼!1813年,當普魯士還是一個弱小的王國時,這種精神就曾使我們全體人民一致團結在我們的國旗下。他還會知道,這種愛國主義精神現已成為全德意誌民族的共同財富。因此,誰要想進攻德國,都會看到這是一個團結一致、全副武裝,每一個戰士都抱定上帝與我們同在的必勝信心的德國。
張天琪譯
反對軍事撥款的聲明
[德國]威廉·馬丁·菲利普·克裏斯蒂安·路德維希·李卜克內西
威廉·馬丁·菲利普·克裏斯蒂安·路德維希·李卜克內西(1871—1919),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社會主義青年組織國際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1912年為國會議員,1916年組織反帝國主義戰爭的示威遊行,被判處苦役。1919年1月15日被反動政府殺害。
我投票反對這項提案,理由如下:
目前的戰爭是任何一個參戰國的人民都不想要的,它不是為了德國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的利益而發動起來的。這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一場為了實現資本主義對世界市場的統治,為了從政治上控製動用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的主要地區而引起的戰爭。如果從軍備競賽的觀點來看,那麼這場戰爭是德國和奧地利的好戰集團在半專製製度日暮途窮、秘密外交逐漸失效的情況下,為了先發製人而挑起來的。同時,這場戰爭還是一種企圖分化和瓦解日益高漲的工人運動的拿破侖式的陰謀。盡管有人粗暴地歪曲事實,但是過去幾個月的情況還是日益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
德國提出的“反對沙皇製度”的這個口號,跟現在英國和法國提出的“反對軍國主義”的口號是一樣,其目的在於利用人的無比崇高的天性、革命的傳統和理想,來煽起民族之間的仇恨。德國是沙皇製度的同謀犯,一直到今天還是政治落後的典型,它不配起各族人民的解放者的作用。俄國人民和德國人民的解放,應當是這兩國人民自己的事情。這場戰爭對於德國來說並不是什麼防禦戰。這場戰爭的曆史性質和截至目前的進程,都不能使人相信資本主義政府的這種說法,即訴諸武力是為了保衛祖國。
目前要求迅速實現一種對任何一方來說都不是屈辱的和平,也就是一種不通過征服而實現的和平。在這方麵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值得歡迎的。隻有當爭取這樣一種和平的力量同時在一切交戰國內不斷地壯大起來,這場血腥的屠殺才能夠在這些國家弄得民窮財盡以前被製止。隻有在工人階級國際團結和各國人民自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和平,才可能是鞏固的和平。世界各國無產階級,即使是在目前戰爭仍然進行的情況下,也必須從事爭取和平這項社會主義的共同事業。
我本來可以同意按所要求的數額撥付緊急預算,在我看來這個數額還是遠遠不夠的。同樣的。我會同意為改善我們在戰場上的弟兄以及傷病員的不幸遭遇所能做的一切,我對這些人的遭遇是無限同情的,對於我來說,任何要求都是不過分的。但是,由於我反對戰爭,反對戰爭的元凶禍首,反對導致戰爭的資本主義政策,反對戰爭所追求的資本主義目的,反對破壞比利時和盧森堡的中立,反對軍國主義獨裁,反對政府和統治階級至今仍然在政治和社會方麵所表現的那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因此,我反對所提出的軍費預算。
李宏利譯
1941年紅場閱兵演講
[蘇聯]約瑟夫·維薩裏奧諾維奇·斯大林
約瑟夫·維薩裏奧諾維奇·斯大林(1870—1953),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曾長期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生於格魯吉亞一個皮匠工人家庭。1898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黨,成為職業革命家。曾被捕7次,流放6次。1912年起先後當選為黨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1917年參與並主持了黨中央領導武裝起義的總部工作。十月革命勝利後任民族事務人民委員。1922年至1952年任蘇共中央總書記。
紅軍和紅海軍戰士們;指揮官和政治工作人員,男工和女工,集體農莊男女莊員,智力勞動者們,在敵人後方、暫時陷在強盜壓迫下的兄弟姐妹們!我們那些破壞德寇後方的光榮的遊擊隊男女隊員們!
我代表蘇維埃政府和我們布爾什維克黨向你們致敬,並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二十四周年。
同誌們!今天我們是在嚴酷條件下來慶祝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德寇背信棄義的進攻,及其強迫我們進行的戰爭,造成了威脅我國的危險。我們暫時失去了一些區域,敵人已經進犯到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門前。敵人指望在第一次打擊之後,我們國家立即屈膝投降。可是,敵人大大地失算了。我們的陸軍和海軍雖然遭到暫時的失利,但還是在全部戰線上英勇地擊退敵人的攻擊,給敵人以嚴重損失,並且我們的國家,我們全國組成了統一的戰鬥陣營,以便我們陸軍和海軍一起粉碎德國侵略者。
我國有過比現在處境更加危急的時日。試回憶1918年,我們慶祝十月革命周年紀念時的情況吧。當時我國四分之三的領土都落在外國武裝幹涉者手中。我們暫時失去了烏克蘭、高加索、中亞細亞、烏拉爾、西伯利亞和遠東等地區。當時我們沒有聯盟者,沒有紅軍——我們才開始創建紅軍——糧食不足,武器不夠,被服缺少。當時有十四個國家圍攻我國。可是我們不曾灰心,不曾喪氣。當時我們在戰爭的火焰中組織了紅軍,並把我國變成軍營。當時,偉大的列寧精神鼓舞了我們去進行戰爭反對武裝幹涉者。結果怎樣呢?我們擊潰了武裝幹涉者,收回了一切失地,並爭得了勝利。
我國現時的狀況要比二十三年前要好得多。我國比之二十三年前,無論就工業、糧食或原料方麵來說,都要富足許多倍。我們現在有同盟國與我們結成反對德國侵略者的統一戰線。我們現在有陷入希特勒暴政壓迫下的歐洲各國人民的同情和擁護。我們現在有精良的陸海軍挺身保衛祖國的自由和獨立。我們無論在糧食、武器或被服方麵都不感嚴重的缺乏。我們全國,我國各族人民都一致支援我們的陸軍和海軍,幫助他們粉碎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匪軍。我們的人員後備是無窮無盡的。現在偉大列寧的精神和他勝利的旗幟,也如二十三年前那樣,鼓舞我們去進行衛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