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儒藏》編纂中心經常接送湯一介的司機臨時有事來不了,於是,小劉當起了司機。雖然第一次為湯先生當司機,小劉的心裏不免有些緊張,可是在湯先生和樂先生的鼓勵下,她感覺輕鬆了許多。
後來《儒藏》編纂中心的那位司機請了長假,於是小劉就正式擔當起接送湯一介去《儒藏》編纂中心上班的任務。經常行駛在北京大學校園內寬闊的大道上,小劉的感覺真是好極了,她的駕駛技術也像湯先生和樂先生希望的那樣,一天天在提高。
一轉眼,小劉從安徽來到北京的湯家已經十多年,他們的“三口之家”仍然是那樣愉快和諧。但是有一天,湯一介和樂黛雲同小劉進行了一次很正式的談話。
原來,不知不覺中,小劉已經30多歲了,可是她的“終身大事”還沒有解決,這讓她的湯先生和樂先生十分著急,不管怎麼說,她也應該有一個自己的家了。於是他們一起坐在桌前時,湯一介很認真地對小劉說:“人長大了就應該有個家,這樣生活才能安定下來。”樂黛雲也對她說:“不管怎麼說,你也該考慮自己的事了。”他們的關心,讓小劉很感動,她知道,隻有父母對兒女才會這樣關心。
隻不過小劉自己倒不著急,因為她對自己的生活現狀非常滿意,當然也不著急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了。就像小劉說的:“我沒有什麼煩心事,在這裏呆的很踏實,要是有什麼事,隻要跟他們說了,他們都會幫我解決。我生活得很好,從來沒有過孤獨感,也許這就是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終身大事的原因吧。”
終於有一天,小劉把她的“另一半”小周帶來見了她的湯先生和樂先生。做裝修的小周同樣來自安徽,是個性格沉穩,幹活踏踏實實的小夥子,湯先生和樂先生終於放心了。
2008年,小劉和小周結婚了。他們按照父母的願望,準備回安徽老家舉辦婚禮。而她的湯先生和樂先生則像女兒出嫁一樣為小劉作了準備。樂先生更是給美國的湯丹、湯雙,她的侄女,她在北京的弟弟、妹妹等親戚打電話,告訴他們要像對待湯家女兒出嫁一樣為小劉送上新婚禮物。於是美國的哥哥、姐姐還有表姐從遙遠的大洋彼岸為小劉寄來了絲巾、窗簾等漂亮的結婚禮物,北京的小姨和叔叔則用快遞寄來了禮物和禮金。而她的湯先生和樂先生則把“四件套”等一係列生活用品準備好之後,又加上了10000元的禮金。小劉風風光光地結婚了。
如今,小劉1歲多的女兒在安徽老家和小劉的爸媽一起生活。小劉每天都要給遠在安徽的親人打電話詢問女兒的情況,這也是朗潤園的“三口之家”共同的生活內容,因為湯一介和樂黛雲每天也都在掛念著那個遠在安徽的新生小生命,他們和小劉一樣,是這個小生命的“第一詢問者”。
他們的生活還增添了一個交談話題,就是湯一介和樂黛雲時時不忘對小劉灌輸的“家庭和睦”之道。湯一介會經常對小劉說:“兩個人在一起生活,要多看優點,不要挑毛病……”樂黛雲也會對她說:“你們在一起相處,要互相關心,不要耍寧脾氣。夫妻間不能有誰占上風和誰占下風……”
他們對小劉的關心,小劉全都記在心裏,比如天冷了,他們會問小劉,屋子裏的暖氣怎麼樣,租的房子快到期了,湯一介就找他的學生幫忙給小劉找房子……
對小劉的未來,他們更是時時掛在心上。因為他們知道,終有一天他們會老去。因此有時坐在桌前吃飯時,樂黛雲就會問小劉:“以後你想幹什麼呢?”小劉聽了,立刻就會把話岔開。不是她不想她的未來,而是她很明白樂黛雲說的“以後”,這是她最不能接受的事。但是她的湯先生和樂先生卻把這個“以後”看的很開,他們很願意在“交響樂結尾”之前為小劉計劃好她的未來。
樂黛雲知道小劉很喜歡花,於是她對小劉說:“以後你幹什麼好呢?是開花店好,還是開飯館好呢?”小劉剛想岔開話題,湯一介就接著說:“開飯館太累,不能讓她開飯館。”小劉的心頭湧起一陣陣溫暖。
小劉的成長與快樂,離不開朗潤園“三口之家”的和諧生活,這雖不過隻是湯一介和樂黛雲生活中的點滴“花絮”,但卻無一不讓我們感到中華大地兩位學術大家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5、生命之光依然閃爍
盡管湯一介永遠是那麼忙碌,盡管他的時間表永遠是排的滿而又滿,但是在2010年,83歲的湯一介仍然抽出時間,與樂黛雲完成了一次美國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