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中國語言學的現代化(三)(1 / 3)

一、現代語言學的產生

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早年從事過印歐語言的曆史比較研究,他在多年語言教學和研究中,深感曆史比較語言學有其局限性。他的《普通語言學教程》成為現代語言學的理論基礎。

首先,索緒爾區分了語言和言語兩個重要概念。索緒爾認為語言體係中各要素相互處於組合關係和聚合關係(聯想關係)之中。組合關係是由兩個以上相連續的語言單位組合成的橫的線性關係。索緒爾把語言學分為內部語言學和外部語言學。內部語言學研究語言的結構和體係,外部語言學研究語言同社會、文化的關係。他還把語言學分為共時語言學和曆時語言學。

索緒爾的語言學理論是語言學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標誌著現代語言學的形成,為以後各語言學派奠定了基礎。

二、古典結構主義語言學

古典結構主義語言學各流派是以索緒爾的語言理論為基礎。索緒爾劃分了語言和言語,語言指的是語言體係,即用來形成話語的全部規則和單位,言語指的是話語。各具體話語中的共同點構成形式的一致性,這就是結構。古典結構主義語言學據此把與實際話語相區別的結構體係作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

索緒爾認為,語言的特點不是由音素和意義本身構成的,而是由音素和意義之間的關係構成的。古典結構主義語言學據此認為,音素和意義之間關係的網絡,就是語言的體係,語言的結構,就是語言學的研究對象。他們確立語言單位時,總是考慮到意義差別和語音差別是否相符合。

因此,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為,語言學的對象是音素和意義的關係,即形式,而不是音素和意義本身,即實體。由於把音素作為相關的要素來分析,產生了音位學;由於把意義作為相關的要素來研究,建立了結構語法學。

古典結構主義語言學由於確定音素和意義關係的標準不同,劃分為不同的流派。哥本哈根學派和美國學派以分配關係作為標準,又稱為分配學派;布拉格學派以區別特征作為標準,又稱為功能學派。分配學派認為隻要兩個音素在組合軸上處於不同的分配關係,就可確定為不同的音位;功能學派認為在聚合軸上對該音位與其他音位相對立的分析,可說明該音位的區別特征。

當然,結構主義學派的劃分還有其他原因。現把幾個主要的古典結構主義學派分別簡述如下。

布拉格學派是古典結構主義在歐洲的重要學派,創始人是馬德修斯,代表人物是特魯別茨科依、雅科布遜等。這一學派的最主要特點是把結構主義和功能主義結合起來,認為語言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功能。布拉格學派認為語言是為特定目的服務的表達手段的功能體係,功能就是有目的地建立言語表述,對任何語言現象都要從有目的的觀點加以評價,所以結構性和功能性是布拉格學派的兩個特點。他們用功能觀點對標準語問題、語體問題、言語修養問題進行了有成效的研究。這一學派的音位學研究成果最為突出。他們把音位學從語音學中區別山來,語音學研究語音的生理和物理屬性,音位學研究語音在體係中的功能,研究其差別。布拉格學派對現代語言學貢獻很大,打破了索緒爾理論的局限性。

哥本哈根學派代表人物是布龍達爾和葉爾姆斯列夫。葉爾姆斯列夫把這一學派稱為語符學,以示對傳統語言學的獨立性。他認為傳統語言學抓住語言範圍之外的暫時的偶然現象,是超驗的科學,其主要內容是研究語言曆史及其親屬關係,而真正科學的語言學應是內在的,也就是說,語言學的研究對象不是語言現象外部的堆聚物,而是一般人類言語所有的、但不是該具體語言所有的語言內部的結構要素的整體。於是,他宣稱建立一門包括語言理論、符號學和一般科學理論的新語言學,其哲學基礎是邏輯實證論,否定客觀事物的實際存在,把它們看做是關係的網絡。葉爾姆斯列夫認為,整體不是由實體組成,而是由關係組成,隻有語音和語義的關係,才是真正的語言學對象。在研究表達時,不考慮語音實體;在研究內容時,不考慮語義實體。這樣建立起語言表達和語言內容的科學,研究的不是語言實體,而是關係,它顯然不同於傳統語言學。葉爾姆斯列夫把它稱為語符學,以便把結構主義語言學同傳統語言學區別開來。

哥本哈根學派提出描寫語言的經驗主義原則,要求沒有矛盾地、全麵地、簡單地描寫語言。他們認為從音素歸納音位、從音位歸納範疇的歸納法不能無矛盾而簡單地描寫語言。他們主張用演繹法,即把話語類別分為片段,把片段類別再重新劃分,一直到不能再分為止。這種演繹法被稱為“經驗演繹法”,語言理論就是借助這種方法來無矛盾地、簡單而全麵地描寫語言。

古典結構主義的美國學派同哥本哈根學派既有區別,又有很多共同點。這個學派奠基人是鮑阿斯,但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布龍菲爾德。

鮑阿斯是人類語言學家,他認為語言是文化最有特征的創造,這一看法被薩丕爾所發展。他還主張避開傳統的語言學範疇,記錄和描寫活的語言事實。布龍菲爾德發展了這一思想,認為研究新的語言就是按照直接呈現在經驗中的事實描寫下來,如果用語言的曆史知識來影響共時描寫,那就會歪曲語言材料。所以,這個學派又稱為描寫語言學派。

描寫語言學隻注意共時,不考慮語言的曆史發展。描寫語言學不注意語義,隻進行形式描寫。在劃分語言單位時,由於隻重視形式標準,不考慮意義和功能,所以不能在本質上區別詞素和詞,而籠統地把它們叫做語素及其排列。美國描寫語言學派認為,闡明語義不是真正語言學的任務。他們描寫語言的次序通常是:記錄言語材料,劃分出音素、語素,闡明其分配規則。他們采用切分和成分分類的方法來分析音素、形態和句法。區別性音素在語流中像一根線一樣連續出現,同理,詞句也可分解為線性成分,按層次分為直接成分,直到語素,切分出來的成分再歸為不同的類別。這一套分析方法對語言研究有重要意義。

以下就索緒爾、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以布龍菲爾德、薩丕爾為代表的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派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各學派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其獨創性進行闡述。

索緒爾及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以布龍菲爾德、薩丕爾為代表的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派之間的相同點。

第一,他們認為語言是一個符號係統,注意用結構的觀點研究語言。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一種表示意念的符號體係。他的特點是符號的任意性和能指的線條性。語言符號是概念和音響形象的結合,語言符號能指和所指的聯係是任意的,但符號一經約定俗成,在共時體係中就不會改變,語言體係是符號之間的關係構成的。

他的係統觀念與“區別”、“對立”、“價值”、“實體與形式”等概念是緊密聯係的,布拉格學派承認語言是一個符號係統,但不把語言形式與超語言音素截然分開。

哥本哈根學派對索緒爾的這一理論發揮的最徹底。葉爾姆斯列夫把整個語言學問題歸結為結構問題,正是從他的語言符號理論、價值理論等觀點中引申出來的,並成為語符學理論的基礎。葉爾姆斯列夫認為隻有索緒爾所理解的那種“純粹相互關係的結構”才是語言學研究的真正對象,語符學把語言看做一種純符號係統,並專門研究它們的關係和模式。布龍菲爾德也受到索緒爾這一理論的影響,從語言結構的縱橫兩個序列來分析。哈裏斯也強調成分間相互關係的重要性,並進而提出了“結構關係就是一切”的問題,認為語言學主要研究語言係統的“分布關係”。

第二,他們都區分語言和言語,把語言作為研究對象。索緒爾區分了語言和言語兩個重要概念,語言是社會的、純心理的;言語是個人的、心理和物理的。言語是一種個人行為,暫時的現象。而語言則是一套比較穩定的符號係統,因此把語言作為語言學的發展,作為語言學獨立的研究對象。這一區分為語言進行係統的結構的研究,確立了理論基礎,對語言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哥本哈根學派的代表人物布龍達爾認為,正如生物學中產生了“基因型”概念,社會學中提出了“社會事實”的概念一樣,語言學中則相應的提出了“語言”和“言語”的區別。薩丕爾和布龍菲爾德也讚同索緒爾對語言和言語的嚴格區分。

第三,他們都強調共時的重要性。索緒爾區分了共時語言學或描寫語言學與曆時語言學或曆史語言學,共時就是靜態的,曆時就是演化的,重視共時的研究。布拉格學派強調共時分析的優先地位,哥本哈根學派的布龍達爾指出,對於結構語言學來說,“共時”這個概念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共時”,強調某一語言的同一性,共時性研究也就是研究屬於同一同質狀態的語言現象。薩丕爾和布龍菲爾德也讚同索緒爾對共時語言學和曆時語言學的嚴格區分,並一致同意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共時性的語言描寫上,提出了一套語言描寫和分析的方法。

第四,他們都強調分析研究語言的內在結構。布拉格學派認為,為了了解語言的結構和功能,應該著重研究語言的聲音,即有意義的聲音,而不能像青年語法學家那樣,局限於根據物理學和生理學去描述言語的聲音。基於這一基本的認識,他們研究了音位概念、音位內容、音位對立、音位分類等一係列問題,提出了係統的音位理論。葉爾姆斯列夫把整個語言學問題歸結為結構問題。他提出了兩個平麵理論,把語言世界分為兩個平麵四個方麵。葉爾姆斯列夫確定語言符號係統中存在三種關係,即三種功能(決定關係、依存關係、並列關係),這些對分析語言的結構是很有幫助的。布龍菲爾德對索緒爾確認的語言學的主要任務,即“就語言和為語言”而研究語言結構內單位之間的相互關係深表讚同,他特別熱衷於研究語音結構和語法結構。

第五,他們都重視語言形式的研究。布拉格學派與早先俄國形式主義思潮有聯係,布拉格學派提出的撇開內容、研究純形式的主張,顯露了極端形式主義的傾向。葉爾姆斯列夫把索緒爾的“語言是形式,不是實體”這一重要命題當作語符學的理論基礎之一,他強調形式與實體的絕對對立以及形式的絕對獨立性。美國描寫語言學不注意語義,隻進行形式描寫。薩丕爾理論探索的一個重點就是語言形式問題。在探索語言形式過程中,薩丕爾對語言的兩個基本概念——形式和功能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布龍菲爾德的語言規則有明顯的機械主義傾向,著重對研究方法的探索,強調對語言形式作精確和嚴密的分析。他的興趣範圍主要在語言形式,為了使語言學成為獨立自主的、科學的學科,甚至不惜限製這一學科的範圍,排除一切在他看來不能作充分精確和嚴密處理的語言問題。布龍菲爾德認為,人類語言就是由刺激和反應構成的言語行為,這種行為通過有係統地使用語音,以便引起聽話者的反應,但他隻強調研究語言形式,語義被忽略了。他認為語言由無數行為組成,是每個人所經曆的反複刺激而逐步形成的習慣的集合體。

第六,他們都研究音位問題。布拉格學派特別注重音位的研究。特魯別茨柯依的《音位學原理》一書,在西方語言學界遐邇聞名,是布拉格學派的代表性著作。其中他們研究了音位概念、音位內容、音位對立、音位分類等一係列問題,提出了係統的音位理論。薩丕爾理論探索的重點之一,是對“語音模式”的研究。他所說的“語音模式”,實際上相當於布拉格學派的“音位”概念。薩丕爾在音位觀念的表述中,常常提到“心理”、“意識”、“感覺”這一類概念,說明他具有較強烈的心理主義傾向。這正是他跟布龍菲爾德產生矛盾的主要根源。

當然,注意係統性研究,重視語言的描寫,區分“語言”與“言語”,強調語言的“獨立自主性”等,既是“結構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共同特點,也是現代語言學的主導思想。但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各個學派在理論淵源、主要理論特征和分析語言方法方麵都有各自的特點:

第一,理論淵源和影響各有側重。結構主義是從曆史比較語言學的母體中誕生的,其奠基人都精通曆史比較語言學。索緒爾的語言理論是在時代趨勢的影響之下,通過對青年語法學派的理論方法的批判而建立起來的,他對現代語言學的影響是極其廣泛深刻的。布拉格學派和哥本哈根學派受索緒爾學說的影響很深,美國結構語言學派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除了語言學領域的深廣影響,索緒爾的影響也涉及許多社會學科和人文科學學科。

布拉格學派的是最早接受索緒爾新思想的語言學派,他們接受了索緒爾的係統觀點,同時還接受了博都恩·德·庫爾特內的功能觀點。布拉格學派在音位理論方麵所取得的成就,對歐美語言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他們的音位理論全麵而深刻地體現了結構主義思想,對後代有著深遠的影響。

哥本哈根學派與索緒爾的理論聯係最為緊密,他們對索緒爾“語言是形式”理論貫徹的最徹底,並在其基礎上構建了語符學理論。他們在純理語言研究方麵所做的努力對後來的歐美語言學的發展很有影響。

以布龍菲爾德為代表的美國描寫語言學派接受了索緒爾的語言學理論。並在其基礎上確立了一套嚴密的語言描寫和分析的方法,對世界語言研究產生重大影響。

第二,主要理論特征不同。索緒爾建構了現代語言學的基礎。他關於語言的理論主要有語言符號的任意性、語言和言語的區分、語言的係統性與價值概念、組合關係和聚合關係、內部語言學和外部語言學,這些被視為結構主義的基本原則。此外,他對換音造詞現象做了大量研究。

布拉格學派對語言學的貢獻主要在於他們在音位理論研究方麵的傑出成就。如果說索緒爾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發展方向,那麼布拉格學派的音位學研究就是索緒爾理論付諸應用並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個良好開端。他們的理論觀點主要有:①把語言看做一種具有合目的特性的功能係統;②強調共時分析的優先地位但不能脫離曆時研究;③推崇比較方法的廣泛應用;④區分作為表達的語音和作為功能係統的成分;⑤考慮語言功能的多樣行。

哥本哈根學派的主要功績是在語言理論的形式化方麵。葉爾姆斯列夫的語符學理論影響最大,確立“純粹相互關係的結構”是語言學研究的真正對象,強調形式的絕對獨立性,提出語言符號係統中存在的三種關係和兩個平麵,論述了語言現象總的接換原則。

美國描寫語言學派以形式分析和方法論的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向,並著重在描寫的具體方法和程序方麵作了較深入的探索,確立了一套諸如替換、分布、對比等語言分析和描寫的方法和原則。

第三,分析語言的方法不同。索緒爾能夠用辨證的觀點觀察和分析語言問題,從紛繁複雜的語言現象中歸納出諸如語言/言語、共時/曆時、能指/所指、形式/實體等二項對立,揭示了人類語言活動的“宏偉真理和原則”,形成了獨特的思維模式和結構。

布拉格學派吸收了索緒爾的理論方法並有自己的發展:強調語言的功能係統,注意共時分析與曆時分析的結合,提出語言目的論,把索緒爾的對立觀念運用於音位對立的分類中,使我們對音位係統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哥本哈根學派試圖用數理邏輯說明語言,確定以語言單位間的相互關係為研究對象,提出了演繹法、功能區分法、接換法等分析方法。但過分強調形式化研究,對實體絕對排斥,使語言研究失去了立足點;過分抽象和概括使語符學理論很少有實際使用價值。

美國描寫語言學派提出了一套嚴密的語言分析描寫的方法原則。如替換分析法、分布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為語言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的學科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