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診脈法(2 / 2)

而三五十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中醫來,這代價也太高了,這也正是中醫無法跟上現代快節奏的原因之一。

解碼式診脈法完全顛覆了以往的診脈學習理論,把每一個脈象俱體的數字化,使得中醫的臨床經驗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一大關,即使是一個剛出校門的學生,也照樣可以準確的判斷出一個病人的病情,而傻瓜式的學習方法也不再需要學中醫地學生必須有多麼高的悟性,這就把中醫的門檻給降低了不少。

另外,蘇淳又把經脈學和針灸學進行了一次完善的修整,並且首次提到了針灸中的六十七種不同的手法。以及每種手法地適用狀況。詳細畫出的經脈圖更加第一個提出了浮脈的存在,並且細致的描繪了每一條浮脈產生的先決條件,和其對應的氣理調治的奧秘。而書中提到的一些隱穴的存在,也是前人從來沒有掌握地。

不過這還隻是蘇淳要做的事的一部分,除了著書立作外,蘇淳更加想做地是對中醫同現代科學相結合的研究。因為針灸術對於普通人來說。不是隨便學一學就可以掌握得了的,即使聰慧如何鈴欣,到現在所掌握的針灸手法也不過才三十多種,更有幾種手法限於她的腕力則是她再勤奮也不可能會熟練掌握的。至於一般人來說,就算是腕力夠了,可是認穴的準確度,還有力道的掌握等等也是一大難關,這針灸術可沒有什麼傻瓜似的學習方法,那就得靠千錘百煉地練習才能真正的掌握。

針對這點。蘇淳打算研製出一種智能針灸治療儀來,人類難以掌握的力量以及認穴的準確度對於電腦來說,那是根本不成任何問題的。隻要設計合理,完全可以讓設備來代替人工對病人進行針灸治療。甚至於利用這種智能針灸治療儀理論上都可以模擬出蘇淳的數十針齊出的絕活來。不過那樣的話,難度相對就太大了一些,所以蘇淳決定就給針灸治療儀設定為十二根機械臂,最多可以同時刺激病人的十二處穴位。

而這種智能針灸治療儀地設計就要涉及到電腦、機械和物理學等多方麵的知識了,蘇淳本人雖然也從大量閱讀的書中學習到了一些這些方麵的書藉,不過他畢竟不是專業人士,所以最後也隻是由他設計了一個總體的圖紙,俱體的細則就幹脆從中科院裏請來了兩位博士來共同設計研究。

最後出來的樣品還是令蘇淳略有些失望。所謂的智能針灸治療儀還是不能真正達到真正的智能,主要還是得靠有經驗地醫師來進行操作,如果醫師地經驗不足的話,也很難真正發揮出這款治療儀地作用來。要想達到蘇淳理想中的智能程度來,至少現在國內的技術水平還不足以支持,不過有了蘇淳提供的核心設計,關於智能的問題也可以等到日後科技水平足夠了再逐步的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