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在16世紀遇到了一個大的困擾,它的東南地區自中央王朝存在以來第一次有了威脅。深入觀察這個時代,就會發現這次禍患是整個中央王朝的封閉性與先進生產方式的開放性鬥爭。中央王朝已經走到了一個岔路口。
一、戚繼光在浙江取得的抗倭大捷
戚繼光(1528—1588年),明朝著名的將領,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河南衛輝,後遷定遠(今屬安徽),再遷山東登州(今蓬萊)。戚繼光出身將門,從小喜歡讀兵書,勤奮習武,立誌報國。17歲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從此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戚繼光的一生中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抗擊入侵的沿海倭寇上。他曾經賦詩言誌:“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止止堂集》)。在抗擊倭寇的過程中,戚繼光沉著應戰,果斷指揮,與其他的將領默契配合,取得了幾次重大的勝利。經過戚繼光的努力,沿海倭寇基本上被肅清了。
抗倭名將戚繼光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浙江地區倭患嚴重,戚繼光調防浙江,率軍抵抗倭寇。他見舊軍軍紀不嚴,貪生怕死,戰鬥力不強,於是至義烏招募了農民及礦工共3000餘人,組成新軍。他還針對明軍兵器裝備種類繁多、沿海地形多沼澤、倭寇小股分散的特點,創立攻防兼宜的“鴛鴦陣”,12人分為1隊,長短兵器混合使用,刺衛兼顧,並且可以因敵因地變換陣形,在抗倭戰鬥中屢敗倭寇。
戚繼光在浙江取得的抗倭大捷,比較著名的是台州大捷,是指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在抗擊倭寇的鬥爭中,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台州(今浙江臨海)附近的新河、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地連戰連勝9次挫敗倭寇的著名作戰。因此這次戰役也稱“台州九戰九捷”。
台州下轄6縣,三麵環山,一麵臨海,海岸線長達700餘裏,這裏成為了倭寇侵擾的重點地區。嘉靖四十年春,倭寇2000餘人,戰船50餘艘在寧波、紹興外海,探頭探腦,伺機侵犯。戚繼光得知倭寇的企圖後,親督舟師在海上巡邏,嚴密戒備。狡猾的倭寇知道明軍有備,暫作離去之狀。十九日,一股倭寇駕船到寧海以北的團前大肆劫掠。戚繼光判斷倭寇的目的是吸引在台州府城、鬆門、海門的明軍的注意力,而後找機會劫掠台州。於是立即調整部署:命令一部分兵力嚴守台州、海門;中軍遊擊兵協守新河;把總任錦率兵在海上實施伏擊;自率主力前往寧海,並請寧波海道總兵發兵,陸軍、海軍聯手作戰,共同剿滅倭寇。倭寇探聽到戚家軍向寧海方向運動,認為台州肯定兵力空虛,於是自作聰明將兵分為3路進犯台州:一路由裏浦登岸,目標是桃渚;一路由周洋港登岸,目標是新河;一路泊於健跳、圻頭。浙東沿海一時間警報頻傳。戚斷光臨危不亂針對倭寇分路進犯的特點,果斷地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先攻大敵,然後依次殲滅一股敵人都不放過。他下令兵備僉事唐堯臣率領海門和台州之軍救援新河;自己率領主力先剿寧海的大敵,再殲滅桃渚、健跳等地的倭寇。二十六日,新河之戰打響。正當明軍與倭寇新河激戰之時,戚家軍已速戰速決盡數殲滅寧海倭寇,迅速回師增援台州。二十七日,在台州城附近的花街遭遇了倭寇,狹路相逢勇者勝,戚家軍一鼓作氣,將這股倭寇全部消滅在花街。
台州之戰
這年五月,不死心的倭寇又糾集了2000餘人從健跳、圻頭登陸,在大田(今浙江臨海東北)大肆劫掠,打算進攻台州(今浙江臨海)。當時台州守軍僅1500人。戚繼光激勵將士樹立以寡擊眾,以劣勝優的必勝信念。戚家軍迅速趕到大田主動迎戰倭寇。倭寇一看進攻台州沒有希望了,於是冒雨西竄,想要打劫掠處州(今浙江麗水)的主意。戚繼光率兵搶先趕至倭寇必經之地上峰山設下了埋伏。初五的早晨,倭寇2000餘人到了上峰山的南側狹穀。戚繼光等到倭寇隊伍過半,這才下令開火。戚家軍火槍突發,又居高臨下發起衝鋒。倭寇一個個正做著發財的美夢,哪想到會中了埋伏,倉卒應戰,被打得暈頭轉向,狼狽地退據小山。戚家軍分出一部分兵力從後路直抵小山,形成了四麵仰攻之勢,並在北山上樹起白旗,要倭寇到旗下投降。招降了數百名倭寇。部分頑固的倭寇登上界嶺拚死抵抗。戚家軍奮勇登上界嶺,又打敗了他們,剩下的倭寇敗逃白水洋。戚家軍乘勝追擊,剿滅了300餘人,活捉到倭寇的首領5人,繳獲兵器1400多件,解救出被擄男女1000餘人。
長沙也是這次台州之戰的重要戰場。五月十七日,由寧海團前僥幸逃跑的倭寇,聚集了2000餘人,乘著18艘戰艦在長沙登陸,企圖攻占隘頑、太平,拓展地盤,然後長期盤踞。戚繼光得到戰報,決定水陸聯合進軍,圍剿長沙之敵,並派遣一部分兵力守備隘頑,讓倭寇不能從海上逃走。十九日,戚家軍到達長沙,隨即對倭寇形成了合圍之勢。倭寇在匆忙中迎戰,被殺的鬼哭狼嚎,想要奪取船隻從海上逃走,但退路早已被戚家軍切斷,隻得跳海逃命,又遇上戚家軍水師,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後也難逃被殲滅的命運。同時浙江總兵盧鏜、參將牛天錫也率部殲滅了進犯寧波、溫州一帶的倭寇。此後,倭寇再也不敢大規模進犯台州等地,浙江倭患基本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