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戴克裏先改革(1 / 3)

羅馬第一個正式的皇帝戴克裏先雖然建立了威嚴的皇帝威儀,但他終其一生都不改一個不知疲倦的戰士和注重實際的政治家的本色。也許世間萬物盛衰榮枯皆有定數,經過“三世紀危機”的打擊之後,羅馬帝國已徹底告別了全盛的階段,走上了衰亡的不歸路。戴克裏先沒能改變這個大趨勢,但在他帶領下,通過改革,羅馬帝國還是進入了一個近百年的強勢階段。

一、時代背景

伊利裏亞的奧列良努斯(270—275年)掌權之後,采用大量吸收蠻族進入羅馬軍隊的做法,開始了治理內亂,統一帝國的曆程,而這一曆程的完成——羅馬得以進入新一期的發展階段,是以戴克裏先的稱帝為標誌的。

戴克裏先並非出身顯貴,他的父親,是伊利裏亞一個被釋放的奴隸,戴克裏先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憑借自己的才能崛起於行伍之中。到了284年,他已累積軍功晉升到羅馬帝國元首卡路斯的親衛隊隊長這樣顯要的職位。

戴克裏先

284年,卡路斯派他的一個兒子卡利努斯去高盧鎮壓當地的起義,而自己則同另一個兒子努美利亞努斯遠征波斯。在回師的路程中,不祥的陰影籠罩在元首豪華的行伍中,卡路斯離奇死亡,盡管死因有多種說法,但可能性最大的是死於謀殺,努美利亞努斯就地接任了父親的位置,但僅僅一個月後當軍隊行進到小亞細亞的尼科米底亞時,也被人暗殺。近衛軍長官阿培爾封鎖了努美利亞努斯死亡的消息,但屍體上發出的臭味還是使士兵們都知道了結果。於是,親衛隊隊長戴克裏先起來揭露阿培爾連殺兩位元首的卑鄙罪行,並在格鬥中殺死了他。戴克裏先被軍隊擁立為新一任元首。

同時,在高盧的卡利努斯也宣布自己繼任了元首之位,於是雙方展開激戰,卡利努斯在戰鬥中被部下殺死,戴克裏先成為了帝國惟一的統治者。

在此之前,在235—284年間,羅馬接連出現了20多位皇帝,平均在位時間隻有兩到三年。

戴克裏先在284—298年不斷發動戰爭以保衛帝國的疆域,使帝國的平民不斷爆發起義。然而,在298年,戴克裏先成功的阻止日爾曼人橫渡多瑙河與萊茵河,使其無法侵入羅馬帝國,又製止了波斯帝國對敘利亞與巴勒斯坦地區的進犯,並挫敗了他國內的政敵,這使得其成功穩住帝位。

二、政治改革

戴克裏先成功穩住權位後,便開始著手羅馬帝國的改革,在他看來羅馬帝國在經曆了長達50年的內亂後,已在崩潰邊緣,很難支撐下去。他開始采取一係列措施以防止帝國再度陷入無政府狀態,並維持帝國的生命力。這包括將帝國分為兩部分以便於管理、製定新的皇位繼承係統、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並且徹底將羅馬共和國(此前羅馬帝國雖有帝國之實,卻沒有帝國之名,仍保持羅馬共和國稱謂——元老院與羅馬人民)的外衣剝去,並針對當時出現的嚴重通貨膨脹的經濟狀況采取措施。

羅馬帝國盡管一直實行軍事獨裁,但在表麵上卻是君主立憲製。從屋大維建立元首製後,羅馬的統治機構已開始逐步由共和製向專製君主製轉變,而戴克裏先是這一過程的最後完成者。元首製使最高統治者合法性受到眾多複雜的頭銜與慣例所製約,削弱了皇帝對軍隊的控製。這些稱謂,雖然既麻煩又不實用,但卻在公元頭兩個世紀由眾多羅馬皇帝沿襲下來。但是由卡瑞卡拉承接帝位開始,統治者開始擯棄或簡化眾多共和國頭銜與法製,並加強中央集權。在戴克裏先統治之下,元老院被剝奪了最後的一點實際權力,完全成為榮譽的擺設。

戴克裏先認為皇帝頭銜應該更全麵,而不能聽起來隻是軍事領袖,也應該更具認同性與穩定性。戴克裏先絞盡腦汁將元首的稱號改為了多米努斯(意為主人),成為羅馬第一位名實相符的皇帝。

戴克裏先為自身選取了一個新的頭銜,稱自己為主和神。這與此前的羅馬皇帝大不相同,此前的皇帝不管怎樣獨裁通常自稱為元首或第一公民,在稱謂上有著某種程度的平等與民主意味。戴克裏先在其頭銜上去除了所有的虛假稱謂,直截了當地將其自身設定為最高君主,並且不再出現在平民麵前。如果有客人來訪,那麼訪客需要俯臥於地上,不能直視皇帝,以表示對皇帝的尊重,訪客一般隻被允許輕吻皇帝的外袍底部。由此,戴克裏先創造了一個遙距、神秘、神權政治與專製的政府。

三、四帝共治製

由於戴克裏先統治的前9年裏帝國不斷出現戰亂,他認為帝國過於龐大,不適於一位皇帝獨自管治;而且隻有一人也沒有足夠的精力抵抗野蠻人由萊茵河至埃及邊境一帶的不斷侵擾。徹底的解決方法就是將帝國一分為二,在地圖上畫一直線將帝國幹脆分為東西兩部。這種分割並非暫時存在,而是在未來永久地將羅馬帝國分開了。

羅馬帝國帝位承繼問題從來未曾解決,而戴克裏先嚐試解決這個問題。以前,由於沒有明確的帝位承繼方法,結果經常因為不同意見導致內戰。早期的皇帝更願意采用過繼法,即其收養一位自己看得順眼的兒子並讓他繼承帝位。在這之後的軍人皇帝並不喜歡過繼法而傾向家族繼承法,即不再收養義子直接讓皇帝自己的兒子繼承帝位。羅馬元老院則相信其應該擁有推選新皇帝的權力。所以帝位繼承方法最少有三種,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