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文精神魂兮歸來(2 / 3)

但是,我還想特地指出的是,人文知識分子對於商品和市場的某些批評並不意味著他們反對商品和市場的來臨。這種批評可以在另一種語境裏產生作用。這種語境首先將市場經濟的必然存在作為發言前提;批評在於使市場經濟的運作更為合理。可以說,這是一種前瞻性的批評。市場經濟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事件孤立地崛起。它同時包含著一整套相應觀念的重新建設。市場經濟所提供的交往模式——例如等價交換或利益均沾——並不能概括一切社會關係。市場經濟的運作必須與市場之外的種種尺度相互製約和保持平衡,人文知識分子至少要讓人們意識到這些尺度的存在和這些尺度的基本內容。上述的製約和平衡將有效地遏止商品成為奴役人類的枷鎖,阻擋拜金主義——商品和市場所難以避免的副產品一一的無限擴張,從而使市場經濟在一個更大範圍內獲得恰當的曆史位置。時至如今,人們應當習慣於批評的存在,理解批評的積極意義,懂得從批評之中汲取動力。沒有必要一聽到不同的聲音就如臨大敵,惴惴不安。

王:從各種的討論中,人們不時可以聽到知識分子的“危機”和“失語”。人文知識分子目前的最大困難在哪裏?為什麼他們會出現軟弱無力之感?

南:當然,知識背景的轉換、知識體係的重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長期的空白之後,補課的工作十分繁重。而且,人文知識分子目前的另一個困難在於,他們缺乏介入社會的信心。經過當年政治風暴的強襲,許多知識分子已經不習慣在專業範圍之外堅持專業的立場。市場經濟帶來了新的環境之後,人文知識分子必須根據什麼發出新的聲音呢?前麵已經說過,知識分子有責任證明商品和市場之外的另一些意義和尺度。他們有義務說明,商品不是社會文明的唯一標誌,社會文化必須體現出彈性和豐富。然而奇怪的是,不少人文知識分子恰是在這時感到了貧乏無力。他們覺得缺少應對這個環境的充分知識,另一方麵,人文知識分子所得到的待遇又使他們自卑,他們覺得自己沒有指點江山的資格。在一片紛紛揚揚的嘲笑和自嘲之中,他們深深為那些無法產生利潤的知識感到理虧和內疚,從而喪失了向社會發言的信心。這樣,他們所擁有的人文知識無法作為一種介入社會的力量超出專業範圍,有力地延伸到社會事務的判斷之中。換一句話說,這時人文知識分子的專業知識僅僅為職業而存在,這種專業知識不再具有強大的社會意義。對於社會而言,這些知識分子的聲音消失了;對於這些知識分子而言,承擔社會責任的維度中止了。我想,這就是“危機”或者“失語”的主要症結所在。

這樣的“危機”和“失語”產生於新的環境之中,但是,它的原因卻應當追溯到極左的年代。可以說,市場經濟的供求關係取代了強製性的計劃指令,人文知識分子的自由空間相對增加了。然而,這種活躍的環境卻使潛伏的危機浮向了表麵。當時,極左造成人文環境的極度貧困,人們的精神隻能維持在極左的層麵上。如今進入了商品經濟和市場的時代,相似的情況依然可見:人文環境的貧困仍將使經濟和商業缺乏必要的文化合作。許多人依然以崇拜政治的方式崇拜商品。除此之外,人們不知道還可以有其他尺度。於是,一旦政治為經濟騰出主位,人們的內心又有什麼可以對抗強烈的物欲?在這樣的意義上可以說,人文知識分子目前所遇到的危機恰恰是曆史的報複。

王:你主要的工作是從事文學研究。在你看來,人文知識之中的文學具有什麼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