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王莽改製(1 / 2)

王莽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以學者的身份建立新的王朝的人。王莽稱帝是為了推行儒家學說,創造一個與儒家理念相符合的快樂世界。他認為人的社會地位應該是平等的,可是社會卻存在很多不平等現象。土地都在富人手上,可窮人卻什麼也沒有,貧窮的男子和女子隻能去當奴隸與婢女。窮人們每天都辛苦地耕種,可還是饑寒交迫。為了改善這種不公平和鏟除造成這種不公平的罪惡現象,王莽便著手於改製。

(一)推行王田製

始建國元年(9年),王莽開始推行王田製。他認為秦漢以來因為井田製遭到破壞,所以才會造成土地兼並嚴重,並提出了具體推行方案:將天下田都改稱為“王田”,奴婢稱為“私屬”,都不能用於買賣;一家有8個男丁,可有田1井(900畝);原有田地超過900畝的,把多餘田分給宗族、鄉黨以及無田而應受田的;不遵製度、攻擊王田製度、煽動人民違法的,將被流放邊境。

王田製的實質就是均田的製度,是效仿以前的井田製,以解決現實的土地問題。始建國四年(12年),中郎將區博提出,井田製已經廢除很久了,不適合再推行。王莽也深知要實行王田製非常的困難,於是開始向大土地所有者妥協,不再管他們買賣土地的行為,其實也就是等於廢掉了王田製。

王田製中還曾提到,不得買賣奴婢。從而承認奴婢是人而並非牲畜,也是一種通過禁止買賣而加以限製奴婢的政策。但是在王莽宣布可以買賣土地的同時,也廢止了新奴婢政策。王莽於天鳳四年(17年)又下令:三公以下,凡是擁有奴婢的必須交稅。目的雖然是搜刮錢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限製了奴婢數量。

(二)製定五均六筦政策

始建國二年(10年),王莽製定了“五均六筦”政策,作用是對商賈兼並及物價波動的限製。

“五均”是指:在六大都市(洛陽、長安、邯鄲、臨淄、宛、成都)等設製五均官,稱為“五均司市師”,其工作職責是:1.定期對物價進行評定,即“市平”;2.對市場供應的控製,以原價收購滯銷時的貨物,待到物價上漲時,又以平價售出;3.負責賒貸的辦理,以具體情況為依據來進行無息貸款(賒)或是低息貸款(貸)的發放;4.負責山澤之稅和其他雜稅的征收。

“六筦”是指由官府掌管的六項經濟事業:鹽、鐵、酒的專賣,鑄錢的專營,山澤生產稅的征收,五均賒貸的經辦。王莽曾說過:製定五均六筦,目的是“齊眾庶,抑兼並”。他在詔書中還提到:夫鹽,食肴之將;酒,百藥之長,嘉會之好;鐵,農田之本;名山大澤,饒衍之藏;五均賒貸,百姓所取平,仰以給贍;錢布銅冶,通行有無,備民用也。此六者,非編戶齊民所能家作,必仰於市,雖貴數倍,不得不買。豪民富賈,即賈貧弱,先聖知其然也,故斡之。

製定“五均六筦”原意是為了對富商大賈的投機兼並活動予以限製,確保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同時也為了增加官府的財政收入。而實際上,大部分是繼承了漢武帝的經濟政策,隻是稍加修改了一下而已。可是因為當時腐敗的政治,使得官吏們利用“五均六筦”從中得私利,隨之而來的是廣大勞動人民更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