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聖人出世
兩千多年以前,世界上幾個古老的文明國家,都擁有了極為燦爛的文化。
孔子出生時,正是中國曆史上的春秋末期。《史記》上記載著孔子出生在魯陬邑昌平鄉。
“魯”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小國家,就是現在的山東省滋陽東南至江蘇省的沛縣、安徽省的泗水一帶。
陬是山東省曲阜市東南方的一個城市。孔子的第12世孫孔安國說:“陬,孔子父叔梁紇所治邑。”
據考證。孔子本是商朝“成湯”的後裔,後來商朝遷到殷,由於紂王暴虐無道,周武王興兵討伐,因此滅了殷紂而取得商朝的天下。周武王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朝歌,當成王繼位後,武庚就不安分起來。竟然起而叛亂,後被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討平。改封殷紂的兄長微子啟為“成湯”的後裔,以奉湯祀,國號曰宋(今河南省商丘以東至江蘇省銅山以西一帶)。
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這時候,公族繁衍得不可勝數,於是援用東周時代的“五世親盡,別為公族”慣例,凡是孔父嘉的子孫,一律姓孔,這就是“孔”姓的由來。
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生木金父,金父生夷,夷生防叔。防叔為了躲避華氏的禍亂而逃往魯國,並定居在曲阜。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武力絕倫、智勇兼備。在一次戰役中,由於他的勇敢和機智,救了自己的戰友,使其免遭敵人的伏擊,因此英名遠播,且被委任為陬邑大夫。
叔梁紇起初娶了一位施姓女子為妻,隻生了幾個女兒,沒有男孩。過了不久,施氏雖然為他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為伯尼,可惜這孩子天分不高而且足部有毛病,必須拄著拐杖走路,上學的時候,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欺侮和嘲笑。
叔梁紇為了這件事一直悶悶不樂。施氏雖然賢惠,夫婦兩人也很恩愛,不過,沒有一個壯健的男孩來繼承香火,總是一件憾事。
古時候的習俗,凡是女子出嫁後不能生育男孩者,就可援“七去”之條把她給休了。所謂“七去”也就是“七出”。《大戴禮》上記載著——婦有“七去”不順父母者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書去、竊盜去。
叔梁紇對結發多年的施氏雖然恩愛難舍,但為了後代的子嗣問題,也隻好忍痛和施氏分開,準備另選一位名門閨秀為繼室。他聽說曲阜縣的顏姓人家有三位少女待字閨中,而且都是才德兼備,於是就央人去說媒。
雖然叔梁紇是聖王“成湯”的後裔,又是受人景仰的英雄人物,但他畢竟年事已高,因此使得顏家頗感為難。做父親的顏襄素隻好將這種情況告訴三個女兒,想聽聽她們的意見再做決定。
當時,他的長、次二女聽了之後,都低頭不語,倒是第三個女兒,閨名叫做征在,她年紀最輕,才德也以她為最。她對父親說:“依照古禮,女孩子在家從父,一切聽憑您老人家做主好了。”
顏襄素看到自己的幼女如此善解人意,真是喜不自勝,於是讓媒人轉告叔梁紇,答應了這門婚事。
叔梁紇聞訊興奮不已,於是擇定吉日良辰,迎娶征在為繼室,老夫少妻,恩愛異常。
可是,他們婚後很久仍未生育,征在當然也很著急。她向丈夫建議說:“據聞尼山神廟頗為靈驗,我們何不前往祈禱,求神保佑,賜我麟兒,不知道夫君意下如何?”
叔梁紇正是求子心切,立刻欣然同意。第二天,夫婦兩人齋戒沐浴後,一同驅車前往尼山神廟祈禱。
說也奇怪,果然沒有多久,征在就懷孕了。叔梁紇為她在昌平鄉租了一間屋子,讓她在那個安靜的環境裏待產。
公元前551年,也就是周靈王二十一年的十月庚子日,孔子呱呱墜地了。據說,這一年,原本是滾滾濁流的黃河竟然清澈見底。這是一種祥瑞的異象,也是“聖人出而黃河清”典故的由來。
二、幼年孤苦
叔梁紇晚年得子,那份喜悅不難想象。滿月的這一天,他大排喜宴,招待親友,一時賀客盈門,熱鬧非凡。把繈褓中的幼兒抱出來讓親友們欣賞,這孩子生得眉宇開闊、三停平等,而且啼聲洪亮,確實不同凡響。叔梁紇由於愛子是承受尼山靈氣所生,因此叔梁紇當場替他取名為丘,字仲尼。
這孩子的確有異於常人的稟賦,在他牙牙學語階段,很多事情一經指點就能領悟,而且經久不忘。
在孔子3歲的時候,叔梁紇已是古稀之年。有一次偶感風寒,身體略有不適。由於他是練過武功的人,並未把小毛病放在心上。但他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抵抗力大不如前,病情由輕轉重,於是趕緊請醫診治,無奈為時已晚。從發病時起,僅短短幾天時間。他就撇下嬌妻愛子撒手人寰了。
年輕的征在驟遭此變,簡直痛不欲生。她是知書達理的名門閨秀,雖然這種打擊使她哀慟逾恒,但家庭重擔還得由她一肩承挑,因此,她不得不強抑悲慟之情,遵禮治喪、安葬,並負起養育子女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