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戒日王朝(1 / 2)

戒日王朝建立後,戒日王繼續南征北戰,東討西伐,基本上統一了北印度。然而這隻是相對的,隨著戒日王的去世,各地封建主紛紛割據,北印度再一次陷入分裂局麵。在戒日王朝期間,中國著名的高僧玄奘的旅印,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也留下了關於這一時期的印度和中亞的第一手資料。

一、戒日王朝的建立

6世紀末至7世紀初,北印度再一次處於分裂狀態。各地諸侯割據稱雄,開始各自為政。一陣紛爭和動蕩過後,形成了兩個互相敵對的政治軍事集團,主要由4個較強的王國結成。

6世紀初原笈多王朝的納羅伐彈那所建的坦尼沙王國的普西亞布蒂王朝也是其中之一,朱木拿河和恒河流域是其領土,以坦尼沙城(位於今德裏北)為首都。光增王波羅羯羅伐彈那(586—606年在位)統治時期的普西亞布蒂王朝國勢十分強盛。

穆克裏王國是第二個王國,以曲女城(今北方邦卡瑙季)為中心,是穆克裏族伊桑那伐爾曼大約在6世紀中葉所建,恒河中遊地區是其主要領土,土質肥美,物產富饒。

孟加拉地區的高達王國是第三個王國,是笈多王朝的封臣薩桑卡大約在7世紀初所建,恒河三角洲地為其主要領土,以羯羅拿蘇伐剌那城(今金耳城)為首都。

摩臘婆王國是第四個王國,是笈多王朝的旁支馬爾瓦的提婆笈多所建,中部地區昌巴爾河流域是其主要領土的集中地。

兩個敵對的政治軍事集團就是由前兩國與後兩國分別組成的。坦尼沙國王波羅羯羅伐彈那將女兒羅伽室利嫁給曲女城穆克裏國王格臘哈伐爾曼為王後。通過聯姻使兩國聯盟更加牢固。

604年,坦尼沙國王派他的大兒子曷羅闍伐彈那以及小兒子曷利沙伐彈那率軍遠征。當他們得知父王病危後立即班師返回,返抵坦尼沙時,他們的父王已經去世,母後也已經以身殉葬。此時高達王國國王設賞迦與摩臘婆國王提婆笈多聯合進攻曲女城,穆克裏國王戰敗被殺,曲女成淪陷,王後被囚禁在城內。

此時,坦尼沙城也將受到敵軍進攻的威脅。605年,坦尼沙國王的大兒子毅然即位,親自率領1萬多騎兵支援曲女城,抗擊提婆笈多。而坦尼沙城則交給他的弟弟守衛,兼理國政。曷羅闍伐彈那打敗了提婆笈多,曲女城也已收複,可是卻被設賞迦殺害了。坦尼沙的殘餘軍隊隻好返回坦尼沙城。

606年,坦尼沙國親王曷利沙伐彈那被重臣婆尼(即般底)率群臣擁立為王,是為“喜增”,號“戒日”。戒日王即位後,立即舉兵替哥哥、姐姐報仇。他親自率領“象軍五千、馬軍二萬、步軍五萬,自西徂東,征伐不臣。”首先向曲女城進攻,攻擊摩臘婆王和高達王的聯軍。

進軍途中,戒日王聯合高達國北方的宿敵迦摩縷波王拘摩羅,對設賞迦形成夾擊之勢,直逼高達國的後方。戒日王派婆尼大將率軍進攻曲女城,得知穆克裏王後羅伽室利被提前釋放了,因為提婆笈多怕戒日王報複;王後被釋放後率領了一部分隨從向文迪亞山林中奔去。

得此消息後,戒日王派婆尼大將繼續討伐設賞迦,自己則率軍到文迪亞山去救他的姐姐。戒日王在佛僧的幫助下終於及時救出姐姐羅伽室利。麵對戒日王軍隊的強大攻勢,以及迦摩縷波的背後威脅,提婆笈多和設賞迦終於被迫撤離了曲女城。

曲女城被收複後,戒日王和他的姐姐一起統治穆克裏國,實際上形成兩國的聯邦。隨後戒日王征服了北印度各國。戒日王的實力也因此大大增強。

612年,戒日王在穆克裏王國的貴族和廷臣的請求下,正式繼任曲女城的王位,坦尼沙和穆克裏並稱為“曷利沙帝國”或戒日帝國,以曲女城為首都。北印度的政治重心恒河下遊華氏城的地位被曲女城取代。

二、戒日帝國的征伐

戒日王在戒日帝國形成後,繼續南征北戰,東討西伐,使北印度基本上處於戒日王政權的統治之下。戒日王在7世紀20年代時,曾經試圖征服南印度,以統一次大陸,但是他的擴張受到挫折。

當時,遮婁其王朝統治著德幹高原。遮婁其王補羅稽舍二世(約610—642年在位)的勢力南抵文吉地區(今安得拉邦東部),北達古吉拉特和馬爾瓦的一部分。

戒日王曾在620—634年間,在向德幹進軍時,在納爾馬達河遭遇到了補羅稽舍二世的守軍,激戰過後,戒日王軍戰敗,被迫撤回北印度。戒日帝國向德幹擴張的路線被強大的遮婁其封鎖了,於是納爾馬達河成為戒日帝國的南部邊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