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變化中的拜占庭(1 / 3)

羅馬分裂後,它的變化逐漸體現出來了。為適應新的環境,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在各個方麵都有著一些新奇的變化,不管這種變化是你喜歡的還是你不喜歡的。這個時候的拜占庭真的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化社會了,體現了一種文化的高度交融。

9世紀中葉的拜占庭帝國,西部毗鄰法蘭克查裏曼帝國,羅馬教皇和他所冊立的西部皇帝與拜占庭帝國的關係頗為複雜:雖然關係還沒有最後破裂,但彼此都用猜忌凶狠的目光打量著對方,手中緊握著劍,心中暗自詛咒對方下地獄。

東方的敘利亞兩河流域,阿拔斯哈裏發帝國從艾布·阿拔斯到瓦西格時期,帝國軍事實力強大,經濟繁榮,文化興盛,但是自847年第九任哈裏發瓦西格過世以後,由於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導致內部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爭權奪利,力量被大大削弱,以致突厥雇傭軍有機會幹政,隨意廢立,各地埃米爾林立,相互攻伐,阿拔斯帝國政令不出王畿,已是名存實亡的衰微境地,早已失去了8世紀的無限風光。

在拜占庭帝國西北部的巴爾幹半島,這時居住著大批的保加爾人,塞爾維亞人,斯拉夫人,再往西北去,是馬紮爾人、可薩爾人,他們都並沒有完全進入文明的狀態。

另外,也正是在9世紀,來自北方的維京人冒險家在土地廣袤的俄羅斯定居,逐步建立了以第聶伯河畔的基輔為首都的基輔羅斯國家。

拜占庭帝國在這個世紀裏邊疆上戰事不斷,領土變化無常。

巴西爾

時代呼喚英雄,於是來自希臘北部馬其頓山區的巴西爾登上了曆史的舞台。他祖上原是亞美尼亞普通的農人,在巴西爾小時侯全家就被一夥入侵的保加爾人俘虜,隨後被發配到馬其頓山區去耕田。長大成人後,野心勃勃的巴西爾離開馬其頓的山間薄地,決心憑自己的本領闖蕩世界。不久,他流浪到了君士坦丁堡。潦倒落魄的巴西爾枕著自己癟癟的行囊,睡在了城裏的聖迪奧米德斯修道院門口。根據傳說,修道院長受到神聖使徒本人的指引,親自將不久之後成為皇帝的巴西爾請進修道院,好好招待了一番,並在幾天後將他推薦給當時的一位權貴——皇帝米哈伊爾三世的親戚提奧菲盧斯大臣,在他的府中負責養馬。這個山區的農民很快就因為極為出色的工作博得了大臣的好感,並因為出身得了個“馬其頓人”的稱號。在他隨後的升遷中,可以看到,看似低微的養馬工作對於巴西爾接近皇帝和獲得權利有著多麼直接的關係。根據他的孫子君士坦丁七世的作品《巴西爾一世傳》,由於他在一次宴席上製服了一名不可一世的保加爾人摔跤手,首次贏得了喜歡玩樂賽馬的皇帝米哈伊爾三世的好感;接下來,在一匹桀驁不馴的野馬麵前,這個強壯的馬其頓人再次顯示了自己的力量——這次他得到了“禦馬總監”的職位。

862年,宮廷侍衛長因為與皇帝的舅父攝政王巴達斯發生矛盾而被免職,巴西爾出任宮廷侍衛長之職,負責皇帝的起居宿衛。昔日的農人成了威風顯赫的貴族。863年,他與皇帝以及巴達斯的女婿在發誓保證巴達斯的安全之後,殺死了攝政王巴達斯,終於獨攬大權。866年5月,沒有子嗣的米哈伊爾皇帝下達了任命,將自己寵愛的宮廷侍衛長巴西爾立為共治皇帝。

按照詔書,巴西爾由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祝福,經皇帝加冕,成為皇帝米哈伊爾的合法繼承人。但是米哈伊爾皇帝恐怕沒有想到,死神的陰影已經出現在自己的眼前:形勢很明顯,米哈伊爾三世成了橫在馬其頓人與至高皇權之間的唯一絆腳石。867年9月23日,行事素來果斷的巴西爾懷疑自己受到了皇帝的猜忌,立刻先下手為強:當晚,他和心腹衝進皇帝在郊區的行宮,使米哈伊爾三世死於亂刀,巴西爾劫走了皇冠和權力標誌。隨後他成為帝國的唯一統治者,帶領帝國走向一個強盛繁榮的輝煌朝代,並在勝利與榮耀中統治帝國達19年之久。

弑君登位的巴西爾為了得到國內貴族和教會上層的支持,向人們鄭重保證,他將會采取有力措施消滅國內的異端教派:保羅派。同時他又不太放心能幹的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佛提烏斯:他太精明,太圓滑,不是個好對付的角色。巴西爾先是在869年借口尊重教皇尼古拉一世的意見,流放了佛提烏斯,接著在872攻克了保羅派的最後堡壘——德夫裏卡城,解決掉了他們的首領赫裏索非爾,使這一教派從此一蹶不振,獲得了國內僧俗貴族的拍手稱讚。在以後的歲月裏,馬其頓人巴西爾始終以他的過人精力和赫赫戰功讓大家心服口服:他在小亞細亞製服阿拉伯人,逐步向美索不達米亞推進,他在幼發拉底河穀建立要塞,收複了達爾馬提亞的瀕海城市和下意大利的幾個公國,他重建了拜占庭的海軍,沉重打擊了海盜,有力地保證了海上經商線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