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孫中山創建中國同盟會的曆史功績
孫中山以其革命的一生,為中華民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創建了中國同盟會,其曆史功績更是彪炳史冊:
第一,同盟會的建立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革命組織。之前的中國革命分子,力量比較分散,行動雜亂無章。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的革命力量和革命組織統一了起來,使革命黨人比較有效地發展會員、展開革命宣傳和策劃反清革命鬥爭。同盟會在成立後選舉出了各部領導人,並分別委派職務,從而可以細致具體地指導各地的革命工作。一些優秀的華僑乃至留學生也被納入到組織之中,既擴大了組織規模,又帶動了全國革命的發展。在同盟會的統一組織下,中國資產階級開展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武裝鬥爭,終於在中國實現了革命大同盟的前提下,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第二,同盟會頒布《中國同盟會總章》,為中國資產階級提出了一個比較完備的民族民主革命綱領。《中國同盟會總章》以“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6字綱領為宗旨,以科學全麵的愛國主義觀和革命觀糾正了以往國內若幹革命小團體宗旨中“排滿”,“複漢”的片麵傾向,它通過革命黨人在人民中進行宣傳,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為中國資產階級的革命行動指明了方向。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過程中,總章成為革命黨人實現理想和追求革命目標的重要指引。同盟會的成立,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漸成為政治思想界的主流,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文明開化。
第三,同盟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有了一個公認的革命領袖,也成為孫中山革命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同盟會成立前,資產階級政黨嚴重分散,並處於“群龍無首”的遊散狀態,內部派別林立,鬥爭效率低下。孫中山以其個人魅力以及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出的不朽貢獻,被推舉為中國同盟會總理,成為無可爭議的資產階級革命黨領袖。從此,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全國性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他們行動的首領,革命的力量可以借此向同一個目標發力,這使革命派的力量大為增強,革命步調更為整齊,革命步伐加快。同盟會的成立,標誌革命“新紀元”的開始,也成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轉折點。之後,反清武裝起義風起雲湧,資產階級革命派以新的麵貌和新的姿態在政治戰線、思想戰線和軍事戰線等方麵進行活動,促成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
(二)同盟會成立的時代意義
中國同盟會是在中華民族麵臨帝國主義入侵,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成立的。這無論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嶄新意義。
第一,同盟會把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作為明確的鬥爭綱領,具有明顯的時代進步性。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主張,無疑是對民主革命主要課題的科學概括,堪稱當時中國最為完整的和自覺的民主主義綱領。“三民主義”以其完整而深刻的內涵,詮釋了愛國主義與民主革命的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