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法

用手指、手掌、肘或足按壓身體某一部位的一種手法。按壓的深度可淺到肌肉,深達骨骼、關節、內髒。按壓的方向要垂直,按壓的力度要由輕到重,在有一定的壓迫感後持續一段時間,再慢慢放鬆;也可間歇性地一按一放,有節奏地按壓。切忌用迅猛的爆發力,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揉法

用手指螺紋麵、掌根、掌麵或大魚際吸定於穴位上,做輕柔緩和的回旋揉動。揉法分為指揉法、掌根揉法和大魚際揉法。

摩法

以掌麵或指麵附著於穴位表麵,用腕關節連同前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環形有節律地摩動。此法應緩慢柔和。摩法有指摩、掌摩、掌根摩3種操作方法。

拿法

用拇指與中指、食指或拇指與其餘四指形成弧形(如對拿內、外關穴),做對稱用力、一鬆一緊的拿按動作。常用於四肢部的穴位。

擦法

用掌根或大、小魚際或四指並攏,著實於一定部位上,沿直線做上下或來回擦動。擦法可分為掌擦、大魚際擦和側擦3種。

搓法

手指並攏,雙手掌麵夾住下肢,由上向下搓,或按於某一部位作上下或來回搓揉。

推法

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指禪推法:又叫指推法。用拇指的指峰著力於治療的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關節為主動,做來回不斷的、有節律地擺動,多用於頭部和腹部。

◆掌推法:用一手掌或雙手掌緊貼皮膚,向前推擠肌肉。

撚法

一手的拇、食指螺紋麵,捏住另一手的手指,做對稱用力撚動,適用於手指、手背及足趾。

拍法

手指並攏,拍打身體某部位。其力量根據部位的不同而定,如頭、頸部宜輕,腰臀及下肢宜重,適用於身體各部位。

刮法

左、右食指屈成弓狀,以食指的內側麵緊貼某一穴位或部位,向旁邊刮抹,常用於眼周部位和額部。

振法

以掌麵按於某處,或兩手同時按於雙耳,做快速振動或擠壓振動,常用於耳部,如振雙耳等。

點法

用指端或器具尖端,固定於體表某個部位或穴位上點壓的方法,適用於四肢和腰背、臀部穴位,分為拇指點法、屈指點法和三指並點法。

擊法

用掌根或大、小魚際或拳叩擊體表,往往兩手同時叩擊,可分為掌根擊法、側擊法、合掌擊法和拳擊法4種。

搖法

以患肢關節為軸心,使肢體做被動環轉活動的手法,稱為搖法。用一手握住或夾住被搖關節的近端,以固定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的肢體,然後做緩和的環轉運動,使被搖的關節做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的搖動,適用於四肢關節及頸項、腰部等。

揪法

用拇指與食指指腹,或食指第二節側麵,又或食指、中指指腹,對合呈鉗狀,挾捏住皮肉、肌筋,捏而提起,隨即使肌筋滑脫離去,並使之“咯咯”作響。快速提捏,快速滑脫,如此反複操作,局部呈紫紅色或潮紅色為度。主要用於前額、項後、頸前和背部。

梳法

用手指或拳背部施於治療部位,往返梳動,形如梳頭。肢體放鬆,五指自然彎曲或空握拳,以手指指尖或指掌關節骨突部著力於經脈、穴位上,兩手同時或交替作往返梳動。

啄法

用雙手或單手,手指自然屈曲,指端並齊,以諸指端為著力點,以腕部自然地上下屈伸擺動,使指端著力於施術部位的經脈、穴位上啄擊,猶如鳥類啄食。輕啄偏於興奮,重啄偏於抑製。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或拇指與食、中指,或拇指與其餘的四指對稱夾住肢體的某個部位,相對用力擠捏並逐漸移動,稱為捏法。

分法

用手指指腹或手掌在經脈穴位上做上下或左右分開的手法動作,指力或掌力要懸而不浮,沉而不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