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兄有什麼好辦法嗎?”李嬤嬤問。
吳百生搖搖頭,然後道:“這白絲蟲沒什麼可怕的,大不了把靈穀全部割掉,浸泡在水中七就能全部消滅,隻是損失些靈穀而已,最可怕的是這關於這白絲蟲的謠言,那可是要大劫的開端啊!”
過了好一會,桑傳世幽幽的道:“按照吳兄的方法,倒是能消滅白絲蟲,但也把靈穀消滅了,這靈穀馬上就要成熟了啊!”
過了一會,李嬤嬤道:“我們家族記載的,還有一個辦法,但需要大量的靈石。”
“什麼辦法?”兩人同時問道。
這白絲蟲最是喜好靈氣充足的地方,以數百顆靈石催發一片靈穀的全部生機,能把周圍的白絲蟲都能吸引過來,然後把這片靈穀全部割掉。
看來隻有如此了。
值得慶幸的是,霸城下麵的八個鎮,隻有三木鎮的靈穀出現了白絲蟲。
吳道田詳細的詢問了白絲蟲,靈植師這方麵,他以前接觸的不多。
靈耕家族都有對這白絲蟲的記載,每次地大變的征兆,都是先從靈田開始,這白絲蟲就是開端。誰也無法查清楚,這白絲蟲是怎麼形成的。
若是僅僅消滅白絲蟲,倒是很容易,把割掉的靈穀浸泡在水中七日,就能解決,讓人害怕的是白絲蟲背後的傳。
第二日,三人回縣衙稟告,幾位官員商議了一下,準許了三人的方法,然後把事情上書到大名府,大名府又上報到白玉京。
卻白玉京內,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看到霸城的上書,臉色大變,這白絲蟲,可是禍端的起源啊。
他趕忙上奏,在一處書房,一位麵容三十多歲,身穿黃色龍袍的中年問:“太宰,這白絲蟲的傳聞有幾分可信?”
“史書的記載,每次地大亂,最開始的端倪,都是靈穀中出現這白絲蟲。”白發蒼蒼的太宰回答,頓了一下又道:“但這也隻是史書的記載,也不能全信。要論讀古書最多的,還是太師,君上可以等他回來,仔細問問。”
“真是多事之秋啊!太師好像目前就在那大名府,這霸城縣歸屬大名府吧!”身穿黃色龍袍的中年人道。
。。。。。。
按照李嬤嬤的方法,官府給了三百顆靈石,都用來激發一片靈穀的生機,這一片靈穀吸引了周圍的白絲蟲紛紛過來,過了兩日,吳道田用眼通看去,這一片靈穀,每一株莖稈內都有三五個白色的蟲子。果然,其他的靈穀都好轉,但那一片靈穀卻生機與死亡並存著。
即使如此,這靈穀也得減產三分之一,這還是發生在靈穀快要成熟的階段,若是發生在靈穀灌漿期,即使用這個方法,靈穀得減產一大半。
那一片靈穀被割下後,張三娘付給鎮長一顆靈石,把那靈穀全部收走。
別人把白絲蟲認為是地大亂的初兆,但這白絲蟲也是寶物,
吳道田告訴張三娘,讓她去查詢一下,多寶閣能拿出來多少空餘的錢財,讓多寶閣的人沿著通河沿岸大量收購靈穀,若真的要大亂,多寶閣也要早早做好準備,先人一步,就是占了先機。
有動作的不僅是多寶閣,霸城的三大靈耕家族,都行動了起來,把家中剩餘的全部錢財,都買成黃金米,囤積起來,都有未雨綢繆的打算。但他們的錢財畢竟算不得太多,對霸城的靈穀價格沒有一點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