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舊帽子(1 / 3)

矮人四第六行星,還是那麼風和日麗。

李設定好環球航線,將駕駛座放低,變成躺椅。拿起手邊的書看了起來,不時抬頭看看電子顯景窗過濾後的風景,就像是一次真正的休假一般。雖然休假看憲法公約有那麼點兒違和感。

和上次來這裏不同。這次李是偷渡!一個人悄悄駕駛小型飛船,沿途小心翼翼的避開所有巡邏隊,真正的休假可不需要這麼做。這次他是來拿東西的,隻是這個東西還沒到而已。

偶爾抬頭看看顯景窗下角的異常報告,繼續看著手裏的紙質精裝收藏版《聯盟憲法公約》。

聯盟憲法公約,在某些方麵和海盜起誓類似,本身都沒有約束力量,卻讓所有信者主動維護。隻不過相比海盜起誓,聯盟憲法公約可高級多了,可以說,它是人類兩大聯盟所有律法的根基,所有法律條文都可以被視為某一條公約的補充。曾經有人戲稱它為“人類行為準則”。

它誕生在新曆元年,人類兩大聯盟逃離母星後,為了將瀕臨消失的人類文明從死亡線拉回來,製定了這一最高守則,卻又因為人類文明的不統一,沒有了實際法律效力。

憲法公約第一條,所有威脅人類文明的行為,不可饒恕。

被放在第一條,可見當初可能逃離地球後如何危險,不得不明文警告所有幸存者。自此,反人類罪成為一頂大帽子,無論是誰,膽敢觸摸,人類兩大聯盟會不惜一切去抹除。

新曆200年,空間泡引擎替換了使用上百年的能量護盾引擎,這意味人類終於可以實現超光速航行,大航海時代進入新的時期。也意味著人類文明從殖民地模式,步入中央政治模式,時代的變遷總意味著權利的轉移,同時也為戰爭找到了借口。

大航海時代,實在說不得是一個好的時代,但凡你能想到的罪名,在這時總能在人類活動的地方找到。不得不說,人類兩大聯盟決定結束它,是個英明的決定。

從新曆元年至新曆300年,持續300年的大航海時代被曆史學者劃分為前中後三個時期,劃分標準卻有好幾個。若以戰爭分辨,元年至新曆50年第一次星際戰爭是前期,第一次戰爭至新曆200年第二次星際戰爭開始,是中期。第二次星際戰爭的一百年,是後期,《和平協議》的簽署標誌著大航海時代結束。

如果以政治劃分,新曆90年航海家協會成立和250年和平和談都是大航海時代的重要轉折點。

至於人類現有的兩百光年文明圈,可不是大航海時代的功績。事實上,直到大航海時代結束,人類的腳步已經邁出近百光年,文明圈也不到三十光年半徑!

百光年半徑,兩百光年範圍的文明圈的繁榮,基本上來說,都是兩大聯盟兩百年內部發展的功勞。

第二條,所有聯盟公民擁有平等權利。

這一條公約顯得非常空泛,卻有著很明確的針對性。雖然在大航海時代中期被無數殖民地家族當放屁,然後,這些殖民地家族在大航海時代後期陸續被聯盟政府送進恒星,當了燃料。

大航海時代早期,人類文明的人口是個大問題,舊紀元巔峰時期的百億人,在通過蟲洞後,隻剩下不到兩萬!都塞不滿一趟星際航班!

兩萬人如果放在某個宜居行星,並不擔心種族滅絕,但人類文明絕對要完蛋!何況剛逃離母星的兩大聯盟除了兩艘傷痕累累的飛船,一顆與火星差不多的c級行星,連生育年齡內的男女都湊不齊。

最初兩年的新曆生活,這些被聯盟稱為開拓者的兩萬人,就發現幾乎所有的胎兒都先天畸形或有遺傳疾病,就此,他們放棄了自然孕育和自然分娩,使用保存在基因庫內的基因樣本進行克隆。

新曆10年,第一批基因克隆體在人造子宮內誕生。這些一出生便成年的克隆體,被如今人類兩大聯盟稱之為先祖,先祖們的唯一任務,就是帶著新的基因樣本,複製開拓者的做法,尋找宜居行星,充裕人類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