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總有些不可思議之事,或出於思想,或始於自然。
它們不能被理解,它們無法被解讀,隻有將它們統統歸結為奇跡。
在一處海岸邊,名叫海娃的孩子,便是一場奇跡的遺留物。
他所經曆的奇跡名叫穿越,是穿越時間和空間的簡稱。意思是指某個人物因為某原因,經過某過程,從所在時空穿越到另一時空的事件。
當然,穿越不穿越對海娃來說,完全不是什麼重要的事。
在哪裏不重要,怎麼來得不重要,以後會怎麼樣更加無所謂。
他是在父母雙親的責罵下,兄弟姐妹的勸說裏,妻子兒女的哭泣中,無情的選擇了陪伴著自己的夢,離開那個世界。
再等到他醒過來,陌生的空氣和陌生的臉龐,以及與記憶中相同的蔚藍,都顯得無比陌生。
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還會醒過來,他記得自己應該從百米高的天台跳下,但是馬上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男嬰,同著一個女嬰漂流在海麵,被一群剛好出海打魚的小海村漁民撈起,帶回小海村。
那一刻,他是笑著的。
他們被漁民帶回後決定,男嬰取名為海娃,女嬰為取名海妹,意為大海裏的男孩女孩。
從那以後,一晃六年已過。
如今六歲的海娃站在海岸邊,赤裸上身,下身穿一條黑色及膝短褲,身子比起同齡男孩子要壯實得多,皮膚呈現著由海風與太陽賜予的獨特紫紅色。
雖然顏色看上去不大好看,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古人早就總結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真理,即便是在不同時空下,同樣是至理名言。
為了活下去,四歲時海娃就經常跑到海邊揀魚揀蟹。
兩人運氣好才被救了上來,又被小海村裏一位好心漁民收養。
但是小海村是個不大的小村,又兼是在海上討食,極看老天爺臉色,為此家家戶戶也並不富裕。
心智成熟的海娃想到了這點,才會出來覓食。
而今天海娃的運氣不錯,傍晚退潮,檢查早就鋪設好的陷阱時,發現其中有著不小的收獲,這讓他很高興一會。
連忙取出一些海味,就近找到幾塊石頭圍成一個簡易火灶,又取來一種能夠燃燒的海中黑色植物,堆放在石塊中間,撒上一些粉末。接著把四周清理出一片防火層,以防萬一。
準備工作完成,又將他帶來充當鐵鍋的貝殼架上去。
貝殼架好後,把放在裏麵的水囊和皮袋取出。
他把皮袋安放一旁,擰開水囊往貝殼裏加水,大約隻倒貝殼的一半,才把腳邊的海鮮放進去。
又以隨身攜帶的火石點燃黑色植物。
這種黑色的植物被靠海人家稱為“黑片”,是一種很經得住燒得燃燒物,作為靠海人家主要的用火手段。
這些都是海娃從漁民哪裏聽來的。
煮海鮮的時候,海娃倒也不幹等著,他把皮質口袋展開,去揀陷阱裏滿滿的收獲。
海娃今天的收獲著實不菲。就算他把袋子裝得滿滿當當的,也還是有很多裝不下,這也讓他不得不感歎道:“上天真有好生之德啊!古人誠不欺我。算了,積些陰德總會有好處的!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慈悲’之言未冷,他又撿起一隻大蝦丟進口袋,便拖著他那一大袋戰利品揚長而去。也不知那些海鮮要是能聽懂這廝的話,是會感激他呢,還是會用大嘴巴子抽死這廝?
離開有一段時間的海娃,通過他以往經驗判斷,海鮮應該煮好,而且貝殼裏的水溫應該是溫的。
他用手指試溫,自得一笑。又取出一隻通紅色大蝦,去頭去尾再去殼,剩下蝦肉拋進口中,咀嚼幾次咽下,感覺味道還是能夠接受,便一手端著海味,一手拖著口袋向著遠處的樹林走去。
在他的身前是一片樹林,那裏有一個靠著樹木休息女娃,就是與他一同被村民救起的女嬰——海妹。
這海妹一身藍白衣裙,枯黃色齊肩短發,麵龐蒼白消瘦,身體比之同齡女孩更現嬌小。
海娃赤著腳走在沙灘上,等他走到海妹身邊,本就不早的時間已然進入黃昏。
氣喘籲籲的他把口袋放在一顆樹上靠著,又扯下一片樹葉,用腰間的水囊洗淨。開始把貝殼裏的海鮮一隻隻撕成幾塊,放在洗淨的樹葉上。
下午的海岸邊,夕陽西下,風聲、水聲、鳥叫聲相互輝映,這假若換個時空,應該會是一幅極美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