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普希金

普希金於1799年6月6日生於莫斯科一個貴族世家,其父熱愛文學,對法國的戲劇很有研究,有“莫裏哀”專家之美稱。這對普希金的日後從事文學創作不無影響,伯文瓦裏西·普希金是一位著名詩人,也可以說是他的第一位老師,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下,未來的詩人8歲就開始寫詩。1811年,進入徒得堡一所貴族學校讀書,在這裏受到了法國啟蒙主義思想的影響,萌生了作為一個自由詩人的願望至1817年畢業為止,創作120多首詩歌,在當時的俄國詩壇上引起振撼。

畢業後,以十品文官資格任外交部重職,後由於政見不合,1820年被沙皇流放南俄。這期間他的大量作品逐步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此後,詩人一直過著動蕩的生活,從他被幽禁原籍,到“應召”回莫斯科,最後又重返外交部。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曆,為他譜寫了一曲動人的人間絕唱。

1837年2月10日,飽經生活磨難的詩人被丹徒士開槍擊中,在他38歲輝煌的年齡。這顆“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殞落了。”

一、家世與童年

亞曆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誕生在莫斯科的一個貴族家庭裏。他的父親是一個退職的小軍官,他的母親是彼得大帝的一個黑奴的後裔。他們靠著祖上留下來的大片領地過著無憂無慮的貴族生活。他們熱愛文學,喜愛詩歌,整天沉溺於上層社會的社交活動中。他們不會經管田產,更不謀求仕途上的發展,隻求平平靜靜地生活,因為在他們的祖上有著太多的坎坷和苦難。

在古老的普希金家族中,有許多意誌剛強、堅韌不拔的人物。他們在俄國曆史上曾為沙皇立下了赫赫戰功,但他們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十七世紀當彼得大帝在俄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時,普希金的曾祖父參與了反對彼得大帝的陰謀活動,因此被判處死刑。從此這個家族的名字在俄國曆史上銷聲匿跡達半個世紀之久。十八世紀中葉,剛剛中興的普希金家族又因參與了反對葉卡特琳娜女皇的陰謀活動而被貶為庶民,這就是他的祖父列夫·普希金。所幸的是列夫·普希金從他的遠親那裏繼承了大片領地,所以到了普希金父親這一代還能保持體麵的貴族生活水平。

也許是這個家族在仕途上遭受了太多的挫折和不幸,所以普希金的父親謝爾蓋和伯父瓦西裏都對政治不感興趣,他們兄弟二人早早就退出了軍界。伯父瓦西裏是當時小有名氣的詩人,父親謝爾蓋是個文學愛好者,常寫些即興小詩打發無聊的生活。

普希金母親的家世簡直就是一部傳奇小說。相傳在阿比西尼亞馬勒貝河畔,有一個黑人小王子,他們在那塊貧瘠的土地上過著安寧的生活。一天,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侵略了他們的家園。小王子率領部族人奮起反抗,但終因武器落後而失敗了。為了保住家園,小王子和侵略者簽訂了城下之盟,把自己最喜愛的小兒子亞伯拉罕作為人質交給了土耳其人。這個可憐的孩子被土耳其人裝上船帶走了,他的姐姐為追趕帶走弟弟的航船,竟勇敢地跳進河水中被淹死了。

就這樣黑孩子亞伯拉罕被帶進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蘇丹王宮裏。那時候在歐洲各國的後宮裏都喜歡收養黑人小孩,這被當作一種時髦。彼得大帝當然也不例外,一天他叫人收買了蘇丹王宮裏的一個大臣,把年僅八歲的亞伯拉罕偷出皇宮,迅速運到了俄國。

彼得大帝非常喜愛這個聰明伶俐的黑人小孩。親自作他的教父,波蘭皇後作他的教母。從此人們就把這個黑孩子叫作“亞伯拉罕·彼得羅維奇”,他就是普希金母親的曾祖父。

亞伯拉罕精明能幹,彼得大帝就提拔他,讓他做了貼身侍從,後來又晉升為皇帝陛下的私人秘書。1717年彼得大帝第二次出國訪問,同行的還有他的教子黑人青年亞伯拉罕。到了法國彼得大帝就把他留在巴黎學習軍事。亞伯拉罕先在軍事學校讀書,後來作為誌願兵參加了對西班牙的戰爭。在戰場上因負傷被俘,獲釋後他又回到法國,到新建的炮兵學校學習,由於他學習成績優良被提拔為法軍上尉,久居異國他鄉的亞伯拉罕十分懷念俄國,想盡快回到彼得大帝身邊,他要求回國。

1723年他帶著四百部圖書,其中有許多有價值的科技書籍回到了彼得堡。彼得大帝十分賞識他,等待他的是十分輝煌的前程。但就在這時彼得大帝去世了,他失去了保護人。以後他被派往喀山,接著又調往中俄邊界,因為他有十分豐富的科技知識,所以政府讓他掌管軍事工程。1752年他以準將的軍銜擔任了俄國工程師總長,女沙皇伊麗沙白封給了他大片領地。1762年老亞伯拉罕退休了。八十四歲那一年他死在自己的領地上。

亞伯拉罕的長子功名顯赫,是海軍督察官。他的次子奧希普是海軍少校,他荒唐了一生,沒有任何作為,唯一使他留名於世的,就是他是偉大詩人普希金的外祖父。

奧希普的獨生女兒娜傑日達·奧希波夫娜漸漸長大了。黑人的血統使她有一種獨特的美,修長的身材豐滿而又苗條,深邃明亮的眼睛流露著聰穎和智慧,朋友們叫她“美麗的混血兒”。

1796年9月年輕的近衛軍官謝爾蓋·普希金和娜傑日達·奧希波夫娜結婚了。

這兩個嬌生慣養的年輕人,可真是天生的一對,優裕的貴族家庭生活養成了他們懶散的習慣。對祖輩留下的田莊他們不聞不問,全都交給德國管家料理,幾年後他們的家庭衰敗了,而那個德國管家卻成了富翁。

1799年6月6日亞曆山大·普希金在莫斯科日耳曼大街的一幢木板房子裏降生了。

小普希金生得呆頭呆腦,小臉滾圓,麵皮鬆弛發黑,嘴唇厚而發紅,一雙眼睛十分明亮,似乎總在沉思。他那栗色頭發成刨花形從額頭一直卷到腦後。他的鼻孔寬大,貼在胖胖的小臉上。小亞曆山大不愛笑,也不愛跑動。他把玩具扔在地下,懵懵懂懂地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這孩子如此緘默、如此懶散,叫他母親生氣。媽媽本希望有個大膽、愛動愛笑的兒子,因此就更喜歡比兒子早出生兩年的女兒奧爾加,也喜歡次子列夫。三個孩子,隻有亞曆山大不給她爭氣。娜傑日達·奧西波夫娜對亞曆山大甚至有些厭惡。生下這麼一個傻瓜,她感到驚訝。另外,亞曆山大很像一個沒有凱過漂白的小黑孩。母親想使他振作起來,清醒一下,企圖賦予他一些聰慧和強壯的體魄,使他變得善於辯答,使他對室外遊戲產生興趣,對歌曲和陌生的麵孔鋤生好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生氣地逼他跑步,留意他的笑態,注視著他的呼吸。小家夥卻經常因生厭而撒腿跑開,躲到遠處的房間裏,或者躲到外祖母的工作間裏。娜傑日達·奧西波夫娜對兒子的表現十分生氣,有時一連幾天不理睬小亞曆山大。她為此經常抱怨謝爾蓋·裏伏維奇。她傷心地哭著,丈夫卻大發雷霆,連嚷帶叫,要妻子別再為小亞曆山大的事情打擾他了。在他眼裏,孩子們如同波爾金諾和米哈依洛夫斯克的領地一樣,他根本不放在心上。隻要知道他們還存在,他就知足了。他希望他們能在遠離自己的地方發育成長。但要讓他去照管他們,那他可受不了。

小亞曆山大有兩個壞習慣惹母親生氣。一是他經常搓揉手心;二是他經常丟失小手絹。為改正兒子的第一個壞習慣,娜傑日達·奧西波夫娜“就把兒子的手捆到背後,一整天不讓他吃飯”;娜傑日達·奧西波夫娜還把手絹縫到兒子上衣上,並命令他每周隻能換兩次手絹,以改正他的第二個壞習慣。為使兒子產生被羞辱感,每當有客人來訪,她就把兒子叫去,讓客人看那塊縫在衣服上的手帕,並解釋她為什麼要那樣做。小亞曆山大往往羞得滿麵通紅,低頭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