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針灸按摩(8)(1 / 3)

一天,王惟一正在為這事發愁,愁得在書房裏走來走去,忽然,他的目光觸到茶幾上的花瓶,那花瓶上繪了許多小人頭。他的心砰然一亮,能不能做個立體的人體模型來表示穴位呢?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他的學生們一說,大家都認為這是個好主意。

於是,王惟一趕到一家鑄造廠,想請那裏的師傅們幫助他鑄造出一個銅結構的人體模型。

一位師傅聽了他的要求,說道:“嘿呀,那鑄出來的人該有多重哪!誰能搬得動?”

王惟一想想也是,那麼重的銅人誰能搬得動?再說,這得要多少銅呀。他犯難了。這時,他的腦海裏不知為什麼又冒出那隻花瓶,心想:花瓶不是空心的嗎?為什麼不能鑄個空心銅人呢?王惟一把自己的想法跟師傅們一說,大家都認為這是個好點子。對,就這麼辦吧。

師傅們開始鑄造了,王惟一忽然又有了一個主意,他走上前,對師傅們說:“既然把銅人鑄成空心的,那麼,再給它配上五髒六腑,不就跟真的人一樣了嗎?”師傅們聽了,連聲稱讚:“好主意,好主意!”

經過鑄造師傅們的努力,王惟一設計的銅人鑄造成功了。銅人身上有幾百個小孔,一個小孔就是一個穴位,還注明了穴位的名稱,位置都極其精確。

為了說明銅人的實用意義,王惟一還寫了一部書,取名叫《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經過不斷的實踐,王惟一又想出一個好主意。他在整個銅人表麵塗滿了黃蠟,內部灌滿了水。考試的時候,老師指定某個穴位,學生就用針去紮。如果紮準了,水馬上就從針眼裏滲出來,紮不準,水就不會滲出來。這確實是個訓練和考核學生的好辦法。

這個銅人,就成了中國最早的醫學教學模型,曾為中國古代的針灸學做出了巨大的項獻。

當時,像這樣的銅人一共造成了兩具,一具放在當時的太醫署供教學應用,還有一具放在皇宮裏,被貴族們霸占了。

宋朝末年,金王朝把宋王朝打得大敗,宋朝皇帝隻好屈辱求和,願意割地賠款。金朝的統治者指定要一具銅人作為賠償。由此可見銅人在醫學和藝術上,有多大的價值。

後來,這兩具銅人一具下落不明,另一具到了清朝還保存在宮廷裏。八國聯軍武裝入侵中國,這具銅人被日本帝國主義者搶去了。

現在北京曆史博物館陳列的一具,是按照明代仿造的銅人複製的,與王惟一當時鑄造的銅人已經有所不同了。

藥王孫思邈的發明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得了重病,這可急煞了太醫。太醫們忙不迭地號脈,商量著開藥方,一連幾天忙下來,卻像將藥潑在石頭上,不見一點兒療效。太醫們一個個膽戰心驚,萬歲爺的龍體治不好,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事,萬一出了差錯,腦袋就不在脖子上了。他們個個像熱鍋上的螞蟻,可就是診斷不出萬歲爺得的是什麼病,連病都診斷不出,就這麼胡亂折騰,萬歲爺的病怎能治得好!

一天,太醫們給皇上號了脈,退出寢宮在外間商量處方。他們一個個眉頭緊鎖,誰也不肯提個頭,說出自己的意見來。誰都知道個中厲害,事情到了如今,誰第一個開口,別的人肯定附和,若是有了差錯,一個個都把責任往第一個開口的人的身上推。這些太醫們,醫術確實不差,不過,如何在宮裏混飯吃的本事也老到家了。

突然,一位太醫將腦袋一拍,說:“陛下龍體欠佳,我們費盡了心思也束手無策,是不是請孫思邈來,給皇上診治診治?”他一開口,眾人連忙點頭稱是。他們的意見得到了唐太宗的恩準,唐太宗立即下詔,傳民間名醫孫思邈。

提起大名鼎鼎的孫思邈,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許多別人治不了的疑難雜症,他能手到病除。不過,他不願呆在宮廷裏侍奉皇上一家子,所以一直住在民間,為廣大百姓治病。他的醫術醫德,是有口皆碑的。

皇上下了詔,孫思邈當然不能抗旨,立即隨同使者趕往京城。見了太醫,免不了向他們問問皇上的病情,太醫們支支吾吾,誰也不肯多說一句。孫思邈知道他們的心思,鄙視地掃了他們一眼,隨同太監進了寢宮。他仔仔細細給唐太宗號了脈,躬身退到外間,凝神沉思起來。太醫們眼巴巴地望著他,隻盼他早點兒開出藥方,生怕他將兩手一拱,說幾句客套話,將這副重擔仍然留給他們。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孫思邈緊皺的眉頭舒展了,太醫們提在喉嚨口的心終於落了下去。隻見他奮筆疾書,開出一張藥方,太醫們連忙接過去,吩咐太監立即抓藥、煎藥。

經過孫思邈的悉心診治,李世民的病沒過幾天就痊愈了。唐太宗李世民想把他留下來,可孫思邈怎麼也不肯,他不要榮華富貴,他要把自己的醫術無私地奉獻給廣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