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1 / 1)

社會保障製度是伴隨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建立而形成的,至今已100餘年。當今世界各國都把實施社會保障製度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並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其不斷地進行改革與完善。為適應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我國社會保障製度也在不斷地改革、探索與發展,目前仍處於改革、創新與完善之中,與之相關的社會保障教育也在我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本書力求體現時代特色,努力反映國內社會保障改革的新情況,注重社會保障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踐問題,為讀者奉獻一部既有較強的理論性,更具較強的實用性、應用性的教材。

本書在內容上,較為係統、完整地闡述了社會保障的基本知識,吸收了我國從事社會保障教學和研究的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國內社會保障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新動向,同時注重突出社會保障的實務性,理論部分的闡述做到簡明、適中,實踐部分的知識注重清楚、實用,觀點反映注意積極、穩妥,努力做到將社會保障的理論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融為一體。在結構上,追求邏輯清晰,安排合理,考慮到實務知識相對容易把握,抽象理論則難以理解,尤其是大量的抽象理論集中在一起時學習起來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本書在闡述社會保障性質、曆史之後即轉入到介紹各項具體社會保障製度,最後再將貫穿於社會保障運行全過程的社會保障基金、社會保障水平、社會保障管理、社會保障立法的內容作一概括性論述。在形式上,每章開頭列有學習要點、基本概念,章節之後安排多種形式的實訓,並將“本章小結”在複習思考題中歸由讀者自己歸納,這種新的嚐試旨在突出教材形式的活潑、新穎,內容的實用、生動,教學的引導與激勵。

本書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在每節之後都設計了圍繞其相關內容的問題討論,在每章之後除列出複習思考題外,還給出了案例分析題。全書問題討論近100個、案例分析近30個,這些問題討論、案例分析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材料,開闊了讀者視野,而且因為它們是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基本知識點而提出的討論問題、分析案例,因而有利於鞏固、深化、拓展所學內容;有利於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啟發,達到集思廣益,從而促進學習者的理論素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本書由周德民教授、鄒文開教授、劉誌紅副教授主編,官、田建湘、蘇學愚副教授任副主編。各章撰寫者為:周德民(第一、二章)、周德民、薑文斌(第三章)、田建湘(第四章)、戴香智(第五章)、劉誌紅(第六章)、鄒文開(第七章)、官(第八章)、蘇學愚(第九章)、鍾瓊乳(第十章)、黃快生(第十一章)、李娟(第十二章)、李沛燁(第十三章)。周德民教授擬訂編寫大綱,編寫了大部問題討論和案例分析,並對全書進行統稿、修訂及最後的定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國內專家、學者的著作、教材和研究文章,大多在腳注和主要參考文獻中加以注明。各章節的問題討論材料和案例大多也取材於書本、報刊或網絡等媒體,都盡可能注明了資料來源。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注明出處如有遺漏,謹表歉意。同時,方向新研究員、呂耀懷教授對本教材進行了審稿,提出了寶貴意見,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對本書的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責任編輯劉雲輝老師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辛勤勞動,一並表示誠摯的謝意!

本書旨在為高等院校學生提供一本實用的教材,也為各界讀者提供一本了解社會保障全貌與從事社會保障工作的實用的參考書。

由於編著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