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要從兩方麵來推進這個問題,一是在技術上給予扶持,北方工業集團今年開始就要製造自己的產品,一是刀具,二是軸承,刀具嘛,現在別的企業還做不好,模具、鍛造和工藝都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好的,至於軸承,我覺得是可以做的,遼北第四機床廠、金陵機床廠分廠他們都是為我的軸承產業提供下遊產品,不過他們這幾家廠子還要有下遊產品,比如說軸承粗坯、初步鍛造加工等等,這些完全都可以我們自己的工廠來做。”
“對,對,就是形成產業鏈條,北方工業生產最上遊產品,金陵機床廠製造中遊產品,至於下遊產品完全可以讓我們自己的工廠來製造!”
宋立峰頻頻點頭,他現在是頗為感慨,感慨的是北方工業集團發展的太快了。
兩年前,劉琅剛剛成立公司時聘用的全都是本地的工人,那時大家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結果不到兩年時間,北方工業集團的工人在劉琅的教導下都成了一群高手,反觀其他工人,他們原本也可以選擇一個不同的人生,但是落後的思想讓他們選擇了“安穩”的生活,的確,他們這兩年都日子過得是很安穩,一天天無所事事,領著每個月不到三百多塊錢的工資,勉強糊口罷了,再看看北方工業集團的工人,工資水平接近他們的三倍,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了。
現在阜城很多工人早就後悔了,可是後悔有什麼用?路是他們自己走出來的,後果也要他們自己來承擔。
當然,宋立峰和劉琅不會因為他們的怯懦而放棄這些人,阜城要全麵發展,不能讓任何人掉隊,整體水平提高才是最關鍵的,但毫無疑問,即便以後阜城人均收入提高了,北方工業集團的職工工資也屬於最頂尖的,別人每個月賺一千,他們就要賺三千乃至更高,從當初他們選擇加入北方工業集團的那一刻起,這些人注定會跟著劉琅走向人生巔峰,劉琅保證讓他們這些人在十年內都有房有車。
“對了劉總,剛才你說有兩方麵問題,第一方麵是讓他們承接一些技術含量低的產品製造,那麼第二個問題呢?”
宋立峰接著說道。
“第二個問題還是老生常談,那就是再次解放思想,給他們最優惠的政策,國家的特企模式我覺得對於阜城來說還是有些苛刻,別的不說,就拿設備來說,大部分工廠的設備都是五六十年代的產品,即便還能使用,但是在我看來就是一堆廢銅爛鐵,值不了幾個錢。
我看誰要想賣下工廠,所有設備就免費送給他,不要錢,還有廠房,免費送,土地不能送,但是我們可以先行租借,比如三年內土地免費使用,三年後到第五年土地租金按最低價收取,五年後可以考慮賣給他們,這就起碼有至少三年的緩衝時間,他們隻需要對自己的員工負責就可以,要記住,我們的責任是對企業進行改革,幫助他們做大企業,而不是收他們的土地費用,這是根本。”
“嗯,劉總說得沒錯,反正我們是工業特區,完全可以改變一下現有的規定,總之有利於我們發展工業就行!”
宋立峰現在膽子是越來越大,大到“違反”有關規定的程度,而且還“言之有理”,甚至是越做越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