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新楔子(1 / 1)

1 新楔子

永聖皇朝天光三年

永聖皇朝建國以來已有三百餘載。新皇風天掣二十一歲登基,新帝自登基以來,他仁厚賢明,勵精圖治,實施德政,發展農工業,整頓吏治,創立軍機處,推廣奏折製度,興修水利,除治理黃河等等政策,絕對是萬明景仰的明君。

新皇登基,已有三個年頭,今年也隻不過二十四歲,正是血氣方剛之年,但說來奇怪,風天掣至今還尚未大婚,甚至連側妃都沒有一個,話說,風天掣一出生就被立為東宮太子,自幼天資穎異,三歲就能背誦《易》、《書》、《詩》、《禮》、《樂》、《春秋》和各種儒家經典書籍。六歲就透徹通曉禮、樂、射、禦、書、數。八歲就精通臨近各國及一些番幫部落的語言,十歲鑽研兵法曆史,天文地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曉。十二歲已博覽百家,文思敏捷,下筆千言,一揮而就.

但唯一遺憾的就是當今太後,也就是當時的皇後在懷太子——現在的皇上時。曾遭殺手行刺,幸好發現及時,雖無大礙,但皇後受驚過度,導致太子提早出生,以至於太子從小就體弱多病,長年與藥相伴,太子平時性格溫順平和,行事卻頗有主見。十三歲留書自行悄然離宮,直到太子年方弱冠,先帝病危時,如期而歸,沒有早一步,亦沒有晚一步.無人知曉太子離宮這段時間去了那裏?經曆過什麼事?

隻知道他歸來後,早已沒有年少時的虛弱,甚至是氣宇軒昂,容光煥發,更令人驚歎的是當時先帝重病,下旨讓太子監國,太子竟然對近年永聖王朝發生的所有事情都了如指掌。大到國家朝政各事,小至宮中各項事物都無一不曉,一清二楚,仿佛他從未離宮過。自他監國期間處理政務均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駕輕就熟.

自見識過他不留痕跡的帝王權術,引致永聖皇朝群臣皆知,今日的儲君,未來國君深不可測,他日繼承大統,定能開創永聖王朝千秋萬世空前鼎盛時期,繁榮盛世,因太子回宮後就接任監國職責,繁忙於日常政務,致使從未想過娶妻立妃,直到朝中重臣提議是時候選太子妃時,沒想到,先帝駕崩,那時就立刻忙於處理國喪,舉行新帝登基,實施仁政等一係列措施,當今皇上仁孝,要為先帝守孝三年。所以暫緩選秀大典。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三年轉眼已過,此時一些老臣子聯名上奏皇上,太後,大致意思是,天光帝初登大寶以來,後宮空虛,國母之位也空缺至今,再加上聖上守孝期三年已完,懇求皇上以江山社稷為眾,也為了永聖王朝皇家香煙後繼有人,以延續皇家血脈,子孫繁衍,綿綿不絕,舉行秀女大選擴充後官,由聖上親選出皇後,同時更希望皇上能公平分配雨露。避免後宮一切風波麻煩,使後宮各位娘娘相處融洽。天下太平。

太後允準。天光帝也無異議,太後早以為此事擔憂已久,但又礙於皇上要為先帝守孝三年,故不得不先放下,惟有等待時機,如今,正好,群臣上奏。時機來了。

此消息一出,讓那些吾家有女初長成的無論是皇孫貴紂,還是朝中重臣來說,無疑是莫大喜訊。於是凡是家裏正好有適齡尚未出閣的女兒,不管是皇家宗室之女,還是朝廷重臣的女兒,或是各州各縣各地的官員們的女兒中有品貌出眾者,皆迫不及待逐層上報參選,附上名冊和圖像。

就連普通百姓都知道,這無疑實在是個天大吸引的誘惑,所謂一人入選,全族得益,如能和皇上攀親,那就搖身一變,成皇親國戚了,一越龍門,身價何止百倍而已啊,簡直是貴不可言,風光無限啊,導致凡有適齡尚未出閣的少女的家族個個蠢蠢欲動,心思無不往這方麵轉動。人性的自私,無非就是被強烈的權利欲望和龐大的利益推動而造成的,已有權勢的想更上一層,隻因還有空間高升,豈會知足?而無權無勢的,更想以這最佳途徑而平步青雲,輕而易舉成為最閃耀的朝廷新貴,因此近兩三個月來。宮裏宮外變得相當的熱鬧紛繁.

此乃永聖王朝舉國上下的一大慶事,同時也是各個權貴家族進行的一場舉足輕重沒有硝煙的鬥爭,故此在民間坊間中到處可以聽的到百姓在議論,哪家千金最有可能成為皇上親選為皇後,率領後宮,母儀天下.

高呼聲和質疑聲均得到最高的竟都是那個自皇家發布宣告要舉行選秀大典以來,而唯一沒有作出絲毫舉動,低調的不能再低調的永聖王朝最顯赫家族之一: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