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您注意沒有,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大多數人物的病死都“巧”在晚秋和冬季。這向人們傳輸了一個重要信息,寒冷——是“死神”的幫手。
現代氣象醫學研究認為,寒冷的氣候會使許多疾病都比平常更容易侵襲人體,特別是那些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如中風、腦溢血、心肌梗塞等,不僅發病率明顯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劇上升。國外許多研究認為,冬季有80%以上的死亡率高峰與寒冷氣候有關;我國的有關統計也表明,冬季有85%以上的死亡率高峰的前五天內有冷空氣降溫。對於心血管病來說,往往在冷空氣過境後兩天內死亡率達到高峰;呼吸係統疾病則在冷空氣過境後3天死亡率達到高峰;腦血管病多在冷空氣過境後的1天和5天各出現一個高峰。我國民間都比較重視冬至這個日子。農曆上從冬至開始“數九”,它標誌著寒冬來臨了。據我國近30年來的氣象資料反映,在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和寒潮南下,造成驟然降溫,這時往往伴有大風、雨雪、冰凍等惡劣氣候。對那些年老體弱者以及患有上述疾病的人來說,這時會感到渾身難受,並引起病情惡化,甚至死亡,因此民間有“冬至老人關”的說法。對於老年人來說,在冬至前後一定要加強防病保健,盡量把不利的氣候因素對人體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
綜上所述,冬天必須重視寒冷對於人的侵襲。事實證明,寒冷誘發疾病的機理是多方麵的,當人體受到過度寒冷刺激後,可使熱平衡係統機能發生障礙,皮膚中的感熱器將冷刺激傳給下丘腦,下丘腦又支配腦垂體,導致內分泌係統失調。寒冷對於適應能力差的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的作用更明顯,寒冷使人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阻力增加,左心室負荷加重、血壓升高,這對高血壓、心髒病、腦血管病和其他循環係統疾病都是不利的。此外,寒冷易使上腹部受涼或吞咽進冷空氣,易引起胃腸痙攣;寒冷能使鼻粘膜的溫度及濕度均降低,粘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減少,容易患鼻炎、感冒;寒冷亦可使人體裸露部位的毛細血管收縮,血流相對緩慢,皮膚受涼後水分散失較多,常使皮膚粗糙或皺裂、老化。耳、鼻、手指等遠離心髒部位,血液供應不足,常發生凍瘡;寒冷還可使人體血液中纖維蛋白元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沉和血凝時間縮短等等,此時,心肌梗塞和冠狀動脈血栓形成的死亡率很高。同時,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腎上腺素增加也能造成血液粘性增加和血凝時間縮短。所有這些,都說明了在寒冷的冬天,人們必須重視防病保健,具體地說,主要是以下疾病:
1.雪盲病的防治
所謂雪盲,是指“雪光性眼炎”或“雪照性眼炎”。形成的原因是:雪光明亮。當晴日陽光普照到茫茫白雪上,其折射或反射出的光亮度則更強烈。據測定:當陽光中280~320nm的中波度紫外線照射到白雪上,由其反射的光波照射到人的肉眼後,眼睛的局膜、結合膜極易招致損傷,誘發奇癢、刺疼、羞明(怕光)、流淚、眼睛充血、水腫,以致短暫視物模糊不清,這一係列症狀及體征表現稱為“雪盲症”。預防的辦法是:當你雪後去滑雪、拍照、狩獵、遠足時,宜佩戴太陽鏡或有色防護眼鏡,以減少雪光及陽光中紫外線對眼睛的強烈刺激。此外,雪後外出前後應服用維生素A膠丸或魚肝油、維生素E、複合維生素B族藥片。在食品的選擇上可多食些動物肝髒、豬眼、胡蘿卜、番茄、洋蔥、蓮子心、木耳等。
若已患有“雪盲症”,可用2%的普魯卡因滴眼,以鎮解眼疼,用考地鬆眼藥水點眼可消除羞明、奇癢;用0.1%腎上腺素滴眼能減輕眼部充血及水腫。
2.凍瘡病的防治
入冬以後,天氣寒冷,不少人往往生凍瘡。凍瘡常常發生在手、腳、耳等部位,一般隻有紅、腫、痛的症狀,個別嚴重的可能起水泡,甚至壞死。
預防的辦法是:在室外鍛煉或勞動時,要注意對身體的裸露部分(如手、耳)的保暖,可在皮膚上塗些油脂,以減少皮膚的散熱。若是站崗值勤或野外作業,應適當增加手腳的活動,以促進血液的循環。穿鞋子不要過緊,因為過緊會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從而發生凍瘡。若能在平時做到用冷水洗手、洗腳和洗臉,就能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不易得凍瘡。
若已發生凍瘡者,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用按摩法:因為按摩能促進手腳的血液循環,特別是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使血不淤滯,從而加速痊愈。具體做法是:
(1)手按摩:兩手合掌,反複搓摩,使其發熱,然後左手緊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著右手緊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這樣反複相互共摩擦15~20次(一左一右為一次)。
(2)腳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腳心相對,左手按右腳心,右手按左腳心,兩手同時用力,反複按摩15~20次。
(3)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兩手緊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後擦回大腿根,一下一上為一次,共擦15~20次,然後右腿同樣做15~20次。
二是用食物外敷法:
生薑15g、辣椒15g、白蘿卜30g,水煎洗患處;鮮山藥搗爛,塗擦於患處,幹即更換;或加蓖麻子仁數粒,一同搗爛外敷更好;用醋煮熱,趁熱濕敷患處,每日3次。以上辦法是用於凍瘡初起時。
若是凍瘡潰爛,可用雞蛋黃油外塗,每日2~3次,蜂蜜60g,加入豬油15g,調勻成膏,塗敷患處,每日2~3次。
三是熱洗患處:
把3g黑胡椒研成粉末後,加水適量煎煮,然後趁熱洗患處。
3.嘴唇幹裂的防治
冬季常在室外工作的人,口周圍及嘴唇會出現幹裂,或者少量出血,醫學上稱之為口角炎。發生的原因是由嘴唇組織的特殊性引起的。因嘴唇小半部是皮膚,大半部是粘膜組織,而粘膜的柔韌性不如皮膚,加上又很薄,所以一千就容易裂開;此外,每天嘴唇與水打交道很多,個別人還有愛舔嘴唇的習慣。水分蒸發,局部濕度就會降低,加上冬季氣候幹燥,故嘴唇就很容易幹裂。此外,是由於缺乏維生素,冬季新鮮蔬菜少,很容易造成維生素缺乏,而嘴唇粘膜細胞的健康與維生素關係密切。預防嘴唇幹裂的辦法是:
要多吃新鮮蔬菜,如油菜、小白菜、黃豆芽、白蘿卜等;有嘴唇幹裂病史者,應盡可能戴上口罩,以保持嘴唇的溫度和濕度。
治療上,口服核黃素5mg,每日3次,連續2周,一般即可治愈,局部可用1%龍膽紫塗擦,每日2次;亦可塗少許花生油或菜油。
4.皮膚瘙癢症的防治
冬天氣候寒冷,機體為防止體溫的散發,皮膚及皮下的毛細血管收縮,皮脂腺與汗腺的分泌與排泄也隨之減少,加上氣候幹燥,寒氣侵襲,因而使皮膚更加幹燥粗糙,而常引起皮膚發癢,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人們在冬天裏洗澡換衣的次數減少了,皮膚和內衣上的汙垢增多了。增多的汙垢不僅刺激皮膚,還影響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與排泄功能,從而引起皮膚的瘙癢感。原因之三是:冬天如穿過緊的毛織品和尼龍之類的織品內衣,接觸皮膚後,也會導致皮膚癢感。在搞清皮膚瘙癢的原因後,就不難找出預防的措施:一是內衣褲要清潔、柔軟、寬鬆、舒適,最好是純棉織品。冬季使用電熱毯取暖時,溫度不可太高,使用時間不要過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