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婦女病防治常識(1)(1 / 3)

女性的生殖器官

女性生殖器官分為外生殖器與內生殖器兩部分。

(1)外生殖器: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尿道口、陰道及前庭和前庭周圍的腺體與靜脈叢,主要的腺體有前庭大腺、尿道旁腺,以及會陰。

(2)內生殖器:有子宮(子宮體部及頸部)、輸卵管和卵巢。

上述組織器官各司其職,是婦女得以具有性欲、交媾、孕、育胎兒及分娩功能的基本條件,從而使人類得以世代繁衍不衰。

女性生殖器官的特點

女性生殖器官在解剖上有以下特點:

(1)女性生殖道使腹腔與外界溝通。女性生殖道內腔的寬窄不同、形狀各異,輸卵管的傘端與腹腔相通,陰道則開口於外陰。

生殖道內腔通暢的重要性:①陰道通暢是正常性生活的條件。②月經血通過宮頸管及陰道排出體外。③卵子排出後進入輸卵管傘端,在壺腹部遇精子受精,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至子宮腔而種植發育。④胎兒要通過陰道娩出。因此,內腔的通暢是維持女性月經及生殖功能的必要條件。一旦發生狹窄或閉鎖,則依病變部位的不同可以產生性交困難、不孕、甚或經血逆流入盆腔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腔積膿或不孕症。通暢性帶來的問題:婦女如不注意月經期、流產及產褥期衛生,或醫師未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均可導致生殖道感染,並可沿內腔向上蔓延,引起子宮、輸卵管甚至盆腔腹膜發炎。

(2)外陰部的環境有利於細菌生長。尿道與肛門是外生殖器的鄰近器官,外陰部經常接觸尿液、白帶、經血及糞便,容易受到細菌汙染;白帶及經血又是細菌生長、繁殖的良好環境。前庭大腺及尿道旁腺感染後,細菌可以長期窩藏,成為慢性病灶並可反複急性發作。

(3)陰道是交媾器官,不注意性生活衛生或不潔的性交是發生生殖道炎症及性傳播疾病的重要原因。

(4)外陰是性感最強的部位,富有神經末梢及靜脈叢,具有勃起的功能,創傷後最易發生血腫。

(5)女性生殖器官前方與膀胱、尿道相鄰,後方為直腸,均受盆底組織的支撐。分娩使盆底組織受損,支撐作用減弱,除引起子宮位置下垂外,同時伴有膀胱、尿道及直腸位置的變更,並產生相應的症狀。

女性的性腺及其變化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左、右各一,位於小骨盆的上緣,由卵巢係膜連於闊韌帶的後葉。其上端通過骨盆漏鬥韌帶懸於骨盆側後壁;下端有肌肉與結締組織構成的卵巢固有韌帶與子宮角後下方相連,因此卵巢具有較大的活動度。當上述韌帶鬆弛時,其位置可以相應下移,甚至垂在子宮直腸陷窩中。

卵巢的大小與功能在女性一生各階段中有很大變化。幼女及兒童期,卵巢功能尚未啟動,體積也小。青春期後,卵巢功能逐漸建立。至性成熟期,卵巢長大如扁橄欖形,此時功能最活躍,盆腔檢查有時可捫及卵巢,婦女更年期,卵巢功能開始衰退,體積逐漸縮小。老年婦女的卵巢進一步縮小,長、寬、厚各約為0.5厘米,婦科檢查時不能觸及。

卵巢的功能

正常的卵巢色白、質實,表麵光滑或凹凸不平,由皮質與髓質兩部分構成。育齡婦女的卵巢皮質厚,含有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較大的卵泡凸出卵巢表麵,呈半透明泡狀物;髓質內含豐富的血管、疏鬆結締組織及少量平滑肌纖維。

卵巢的主要功能如下:

(1)在下丘腦及垂體激素的調控下,卵泡才能生長、發育成熟而排卵。卵子排出後進入輸卵管,若遇精子便可受精。

排卵是女性生殖功能的基本核心,通常每月排卵1次,由兩側卵巢交替承擔;當一側卵巢切除後,剩餘的卵巢則每月排卵。

(2)發育中的卵泡或排卵後的卵泡壁形成的黃體,其中的顆粒細胞與泡膜細胞能合成及分泌性激素,主要是雌激素與孕酮,是維持女性生理及協助受精卵在子宮內種植發育的重要條件。這些激素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分布至全身而起作用。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內分泌腺。

在月經周期中,由於卵泡的發育及黃體的形成,卵巢大小有相應的變化,但其直徑很少能長到5厘米以上。

婦女若隻有1個卵巢,是否會影響上述的功能?根據臨床經驗及實驗室資料表明,1個卵巢的婦女仍然具有正常的內分泌及生育功能。

老年婦女的卵巢功能

性成熟期是女性卵巢功能最旺盛的階段。婦女一旦進入更年期,卵巢便逐漸縮小,皮質中的卵泡數目減少,不再能正常發育並最終消失,故不再排卵及分泌雌激素和孕酮,從而喪失了生育能力,月經停止來潮。

老年婦女的卵巢則更小,表麵有迂回的溝曲。這種卵巢雖然不再具有前述的功能,但並不意味內分泌功能的全部喪失。卵巢中的泡膜細胞及卵巢門細胞具有分泌雄激素的功能。

雄激素可在皮膚、脂肪等外周組織內轉化為雌酮,它是絕經後婦女體內主要的雌激素。其在體內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對延緩老年婦女的骨質疏鬆可能有一定作用。

近年來,婦科手術中對更年期或絕經早期婦女正常卵巢的取舍之所以趨於保守,就是考慮到這類卵巢仍有一定的內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