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用為湯,共奏補腎潤燥之功。
注意腎病陰虛火旺者不宜飲用水湯。
三子燉豬脬
材料豬脬1個,豬瘦肉60克,枸杞子、菟絲子、韭菜子各15克。
做法枸杞子、菟絲子、韭菜子洗淨;豬瘦肉洗淨,切片;豬脬用粗鹽擦洗淨,用沸水燙過。把“三子”放入豬脬內縫合,與豬瘦肉一起放人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用文火燉兩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滋腎陰,補腎陽。
適應證適用於腎病日久,腎中陰陽兩虛者,症見麵色暗滯浮腫、精神疲憊、視物不清、腰膝冷痛乏力、尿少或清長,或有遺泄,或有潮熱,或有畏寒等。
注腎中陰陽不足氣化不力,陰液虛少。本湯既溫補腎陽,又滋養腎陰。湯中枸杞子性味甘平,功能補益肝腎。菟絲子性味辛甘平,功能補腎益精,乃補陽而不燥,補陰而不膩之品。含樹脂樣甙、糖類。《藥性論》說它能“治男子女子虛冷,添精益髓,祛腰疼膝冷”。韭菜子性味辛甘溫,功能補肝腎,暖腰膝,壯陽固精。豬脬即豬膀胱,有益腎利膀胱的作用,豬瘦肉能滋陰潤燥,並能使湯味鮮甜。合用為湯,溫腎陽、滋腎陰,共奏平補腎中陰陽之功。
胡豆燉牛肉
材料胡豆100克,牛肉120克。
做法將胡豆洗淨,牛肉洗淨切片。把全部用料一起放人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用文火燉至牛肉熟,調味即可。隨量飲湯食肉。
功效健脾養血,利水消腫。
適應證適用於腎病屬脾虛而血少者,症見反複水腫,麵色萎黃或咣白,神疲乏力,納少便溏或腎炎水腫貧血有上述症狀者。
注本湯出自《民間常用中藥彙編》。脾胃虛弱,則吸收運化不力,氣血之源不足,水濕內停。本湯調補後天之本,益氣血消水腫。湯中胡豆即蠶豆,性味甘平,功能健脾利濕,《本草從新》說它有補中益氣的作用。牛肉性味甘平,功能補脾胃,益氣血。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B-2)、鈣、磷、鐵、膽甾醇等,牛肉的蛋白質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甚多,故其營養價值甚高,《本草拾遺》說它能“消水腫,除濕氣,補虛,令人強筋骨,壯健”。合用為湯,可奏健脾補虛、消水腫之功。
注意牛肉宜用黃牛肉。若食蠶豆會引起過敏者(即患蠶豆病者),不宜飲用水湯。
川斷胡桃仁牛尾湯
材料牛尾1條,川斷25克,胡桃仁60克。
做法將川斷、胡桃仁洗淨;牛尾用沸水燙,去毛洗淨斬數段。把全部用料一起放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兩個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用或佐餐。
功效補腎強骨。
適應證適用於腎病日久或久病傷腎屬腎虛者。症見腰膝酸軟或腰腿冷痛乏力,小便清長,或水腫尿少等。
注腎虛則腎腑失養。本湯以補腎強腰膝為主。其中川斷又叫續斷,性味苦甘辛,微溫,功能補肝腎,強筋骨。含有續斷堿、揮發油、維生素E等。胡桃仁即核桃仁,性味甘溫,功能補腎益精。《本草綱目》說它能“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牛尾性味甘平,功能益氣血,強筋骨,補腎。合用為湯,共奏補腎養血、強筋壯腰之功。
本湯與枸杞子狗脊豬尾湯均具有補肝腎、強腰膝之功,對腎虛腰痛,筋骨乏力均有治療作用;本湯溫腎壯腰之力較大,並可養血;枸杞子狗脊豬尾湯則補腎益精之效較佳,並能泄濕濁。
熟地理柱牛骨湯
材料牛骨500克,熟地黃60克,江瑤柱30克。
做法將熟地黃洗淨切片,江瑤柱洗淨,浸軟撕開,牛骨洗淨切塊。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3~4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滋陰益腎,養血強筋。
適應證適用於腎病日久,精血虧虛者,症見麵色萎黃,精神不振,肢體倦怠,腰膝乏力等及腎炎貧血體弱者。
注腎病日久,腎精虧虛,腎腑失養。本湯滋腎補血、強骨。湯中熟地黃性味甘微溫,功能滋腎填精,補養陰血。江瑤柱為江理科動物櫛江瑤的後閉殼肌的幹製品,俗稱幹貝,性味甘鹹平,功能滋陰補腎,調中。《本草求原》說它能“滋真陰,止小便”。牛骨(含牛髓)性味甘溫,功能滋腎填髓,與熟地同用,《得配本草》說“牛骨髓,配地黃汁,治羸瘦”。全場共奏滋補腎陰、調養精血、強筋健骨之功。
注意腎病有實邪者不宜飲用水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