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診斷方法(1)(1 / 3)

1、診斷冠心病有哪些條件?

冠心病包括以下五種類型,即隱匿型、心絞痛型、心肌梗塞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及猝死型,而其中任何一型都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原因以外的其它因素所引起。因此,臨床上我們必須掌握嚴格的診斷標準,決不能輕易下冠心病的診斷,以免為患者帶來精神上的負擔和軀體上的損害,並且造成藥品的極大浪費。其診斷條件主要包括:

(1)有典型的心絞痛發作或心肌梗塞,而無重度主動脈瓣狹窄、關閉不全、心肌病等證據。

(2)休息時心電圖有明顯的心肌缺血表現或心電圖運動試驗

陽性,而無其它原因(如各種心髒病、顯著貧血、阻塞性肺氣腫、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應用洋地黃藥物及電解質紊亂等)可查。如病人僅有心電圖的缺血表現,而無心絞痛者可診斷為無症狀性心肌缺血。

(3)40歲以上病人有心髒增大,心力衰竭,以及乳頭肌功能失調,而不能用心肌疾病或其他原因解釋,並有下列三項中的兩項者:①高血壓病;②高膽固醇血症;③糖尿病。

2、采用哪些方法可早期診斷冠心病?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用於診斷冠心病的方法和儀器也越來越多。但迄今還缺乏一種較為理想的無創傷性早期診斷方法。雖然冠狀動脈造影是一種比較有價值的早期診斷手段,但由於它是創傷性檢查,常需要導管插管,技術操作複雜,有一定危險性,加之技術設備要求高,不適於普及開展和廣泛應用。目前比較普及和常用於早期診斷冠心病的無創傷性檢查方法有:

(1)心電圖及心電圖運動試驗。方法設備簡單方便,是目前冠心病診斷最常用的方法。

(2)動態心電圖。是一種病人可以隨身攜帶連續記錄24~72小時的動態心電圖儀。這種動態和長時間的連續監測記錄,對一過性心律失常,心絞痛和原因不明的心悸、暈厥提供了有價值的診斷。

(3)超聲心動圖。可觀察左心室各部的運動狀態和心肌各結構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心髒的射血分數,以判斷冠心病及其病變部位。

(4)放射性同位素心肌掃描。可測出心肌缺血或壞死的部位及範圍,以及冠狀動脈梗阻的程度,也可觀察病人心功能的變化,借以對冠心病作出診斷。

(5)左心功能測定。通過多導程電生理儀,同步記錄心音裏、心電圖、頸動脈搏動及心尖搏動圖來測定左心室功能,對冠心病的診斷有一定的意義。

以上幾種無創傷性檢查對冠心病的早期診斷均有一定價筍,但由於心髒及冠狀動脈循環具有較大的代償能力,在休息和平靜狀況下,有時不易檢出異常。加之其它心血管病如心肌病、心肌炎等引起的心功能減退,也可出現類似冠心病的改變,因此冠心病的診斷仍需結合病史、症狀、化驗及其它臨床資料,全麵綜合分析而定。

3、自己怎樣早期發現冠心病?

當你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下列現象時,應提高警惕,及時就醫,以便早期發現冠心病。

(1)勞累或緊張時突然出現胸骨後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或頸部。

(2)體力活動時有心慌,氣短,疲勞和呼吸困難感。

(3)飽餐,寒冷,看驚險影片時感心悸,胸痛。

(4)在公共場所或會場中,或上樓爬山時,比自己以前,特別比別人容易感到胸悶,心悸,呼吸不暢和空氣不夠。

(5)晚間睡眠枕頭低時,感到憋氣,需要高枕臥位;熟睡或惡夢過程中突然驚醒,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需要坐起後才好轉。

(6)性生活時感到心跳,氣急,胸悶或胸痛不適等。

(7)長期發作的左肩痛,經一般治療反複不愈。

(8)反複出現脈搏不齊,過速或過緩。

4.怎樣看心電圖記錄?

一份常規的心電圖記錄應包括12個導聯,即I、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和V6。有時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可加做一些導聯如V3R、V7、V8、V9等。當你拿到一份心電圖記錄之後如何進行分析呢?

(1)要全麵檢查心電圖記錄的定標電壓大小。

(2)粗讀一下P—QRS—T波是否按順序規律地出現,速率快慢有無異常和的差表現等。

(3)根據P波的形態確定基本心律。如果Ⅱ,Ⅲ,aVF導聯P波直立,aVR導聯P波倒置,為竇性心率。如果P波形態不符合上述條件,則要結合臨床考慮有無房性或交界性心率。

(4)計算心率。如心律規則者,用雙腳規測量R—R或P—P間期,用以除60所得數字即為心率。例如R—R間隔為0.75秒,則心率為:60÷0.75=80次/分。如心律不規則,可測量8~10個P—P或R—R間隔時間,取其平均值用以除60,分別得出心房率及心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