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乘風歸去兮(五)(1 / 3)

聞聽陳遠所言,眾官員是哄堂大笑,先前正襟危坐的狀態一下活躍起來。

他們有的說:實不瞞王爺,那些老人給您所送來之物,均表達了百姓莫大心意:

春天所送之物,是那些老人自己飼養的母雞,下的第一批雞蛋。

夏日所送是最先成熟的桃子、鮮杏、石榴之類。

秋天給您送的都是最先成熟的瓜果之類。

冬日送的是從黃河中打撈出的鮮活鯉魚。

這些東西看似淡薄,但卻蘊含深情厚意,無不表達著對王爺的敬愛之情。

濮陽之地的百姓,曆來民風淳樸,義氣深重,知恩圖報。

尤其是黃河岸邊民眾,更是性情豁達,豪邁激越,正直爽快,都是受人滴水之恩,必湧泉相報的的厚實百姓。

您讓他們豐衣足食,不再受自然災害之禍,更無顛沛流離之難,他們怎會忘記您大恩大德!

正是王爺您,讓百姓重新過上了幸福生活,他們表達一些正常的感激之情,也是人之常情。

我們作為地方官員,就是明知此事,也不敢橫加幹涉百姓的良好願望啊!

況且您一直嚴厲告誡我們不可前倨後恭,高看上級,下看百姓。我們唯有尊您諄諄教誨,豈敢有半分違逆!

再說如果我們阻止那些人,不要去給您送去他們的心願,這於情於理均是說不通之事,請恕下官無能為力,難以完成王爺之命。

陳遠苦笑一聲:“我不白請你們來了嗎!還得害我管你們幾頓飯。算了算了,我再想法吧。”

周途笑道:“師叔,百姓無非送些微薄的心意,您就任由他們送就是了,難道偌大的郡候府還盛不下他們那點東西?”

陳遠歎了口氣,言道:

“你們有所不知,此事雖小,也無傷大雅。但如傳到我大哥耳中,豈不讓他認為我不務正業,嘩眾取寵,沽名釣譽!

“亦會讓天下人笑我有竊取虛名之嫌。此委實非我本願,為民做事,是理應之事,何需百姓對我常懷感激之心!”

趙挺言道:“師叔太過於自責了!縱觀我們大漢帝國州郡,有幾地能像我們這裏:百姓生活富足,倉廩豐滿,府庫充實。

“幾千年來,誰人能真正抑製得住黃河之患,讓千裏黃泛區,萬裏不毛地,變成了如今的富庶之鄉,安樂之所在!唯有師叔做到了這些,您所建功勳,亙古未有,堪做萬世楷模!”

陳遠微笑一下,接道:

“我們濮陽之地,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有二:一是我大哥坐擁天下之後,體恤民生,順應民意,一直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全國這幾年都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是大環境促成了我們的大發展。

“二是我們所取得的重大成績,主要是在座諸位與轄下軍民,共同努力奮鬥而得來,我隻是出了一點微薄之力而已,根本不足道哉!”

文武諸官對陳遠的位高不自持,功高不自傲的高尚品德,折服不已,敬佩萬分。

陳遠回到後府後,田芸一邊幫他脫去身上的官袍,一邊問他事情辦得怎樣了。

陳遠言道:“夫人啊,我看你還得替我抵擋一陣,容我再想其他良策。下麵的官員都不領我的情,對我的請求無動於衷,應當別謀他策。”

一年清明,陳遠和田芸照例回陳家村的竹林中,祭祀父母和哥哥。

他們在父母墳墓前祭拜完後,又在哥哥墓前擺上供品,二人跪在墳前,陳遠斟滿三碗酒,潑灑在陳勝墳頭。

田芸則把紙箔之類的燒紙點著焚燒。

二人又磕了三個頭,立起身來。

陳遠盯著哥哥墳頭,滿含神情地低聲言道:

“哥哥,弟弟來看你來了,不知在另一世界你和爹娘過得可好!如今天下太平,四海清平,百姓安樂,生活安康。

“我們兒時憧憬盼望的、並孜孜以求的生活,現在都已成為事實,哥哥如若英靈有知,亦應安息於九泉了。”

這麼多年過去,但每每想起哥哥,陳遠就情難自抑,心潮起伏。

說著說著,想起昔日與哥哥在一起的歡樂時光,又想起哥哥對自己的無私照顧與真摯的愛,不覺淚湧雙眶,悄然流下。

淚眼模糊中,往昔哥倆在竹林中刻苦練功,對折劍招的情景浮在眼前,一如昨天發生之事,真真切切。

哥哥音容笑貌猶如在眼前晃動,觸手可及。待擦幹淚水再看時,眼前依舊是嬌翠如滴、茂密旺盛的竹子在微風中晃動。

陳遠長歎一聲,就和田芸出了竹林,來到那條南北小河上的小木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