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觀念對後世小說創作的影響
晚明政治小說對後世的小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首先是對清初政治小說的影響,這也可以看成是晚明政治小說進入清朝後的餘音繞梁,或者說是晚明政治小說在清朝初年的慣性推進。除了我們已經作為晚明小說一個組成部分來分析的 枟樵史通俗演義枠以外,清初還有一些政治小說,如創作於順治五年的 枟七峰遺編枠、順治八年刊出的 枟新世宏勳枠、順治十四年問世的 枟海角遺篇枠 等等,但是不久清朝統治就進入了政治的高壓期,這些政治小說都在查禁之列,政治小說的創作也遭到了殘酷壓製和摧殘,進入了低潮期。政治小說的再度勃興則是到了晚清。晚明政治小說對晚清政治小說的興起,起著先導的作用,
過去在評論晚清政治小說時過多地強調了外國文學理論的影響,特別是梁啟超所倡導的新小說理論,但是一個國家的文學並非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可能完全從其他國家移植過來。眾所周知,清朝對小說的查禁是很嚴酷的,是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曆史中,文字獄最嚴酷、禁毀小說最徹底的時期,清朝的統治者打著“端人心而正風俗”的旗號,實行了摧殘曆史文化的反動政策,特別是對有反清複明政治傾向的小說,更是畏如毒蛇猛獸。晚明政治小說中的 枟續英烈傳枠、枟遼海丹忠錄枠、枟鎮海春秋枠、枟檮杌閑評枠、枟樵史通俗演義枠 等等,都在查禁之列。至於象枟警世陰陽夢枠、枟魏忠賢小說斥奸書枠、枟皇明中興聖烈傳枠、枟近報叢譚平虜傳枠 那樣有民族矛盾激烈之詞的小說想必也一定難於行世,因此政治小說的影響受到了一定的阻礙,但是因為通俗小說具有吸引讀者的獨特藝術魅力、一些書商們為利益驅動鋌而走險,再加上清朝的有些皇帝和官員也迷戀小說,以及禁書政策的時緊時弛,所以清代的禁書並沒能完全割斷中國小說傳統的延續。例如,據武進陶湘 枟故宮殿本書庫現存目枠 卷下“清文書目”記載,枟樵史演義枠 是有滿文譯本的十一部小說之一,可見本書不僅民間流傳廣泛,在皇宮內也有傳閱。清朝對小說的禁而不絕,可以略見一斑。所以晚明政治小說對晚清政治小說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隻不過梁啟超的新小說理論吸收了外國小說的理論,進一步強化了政治小說的政治特色。晚明政治小說對晚清政治小說的影響主要是在小說的創作理念上。主要表現為:(一)取材當代重大政治題材。中國小說史上的兩次政治小說的高潮,一是在晚明、這是小說本體的一次自身政治化,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形成過程,是創作者內部的自發行為。二是在晚清、這次是在晚明政治小說實踐的基礎上,梁啟超等人吸收來外來的小說理論後,一次人為大力倡導的結果,晚明和晚清的政治小說在作品取材方麵有著相同的特點。那就是都取材於當代重大政治題材。晚明政治小說明確提出了小說與政治的關係:“是書動關政務,事係章疏”, 這對晚清政治小說應該是有啟迪之功的。光緒二十八年(1902 年)梁啟超在 枟新小說枠 創刊號上發表 枟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枠,強調“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提出“小說為文學之最上乘”,成為小說界革命的綱領。這個時期的小說再一次與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如連夢青的 枟鄰女語枠 寫八國聯軍蹂躪京城,國難當頭,鎮江金堅毀家紓難,北上賑災的見聞,小說展示了一幅幅細膩生動的晚清動亂年代的人間畫卷。黃世仲的 枟洪秀全演義枠,描寫了太平天國起義驚天動地的壯舉,對起義的過程有較為詳盡的描述。在晚清影響最大的政治小說應該是被魯迅稱為“譴責小說”的 枟官場現形記枠、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枠、枟老殘遊記枠、枟孽海花枠 這四部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取材晚清當時的社會政治內容,並加以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分析。成為了晚清小說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二)實錄與虛構結合的風格。晚清的政治小說繼承晚明政治小說的紀實與虛構相結合的特點,枟孽海花枠、枟官場現形記枠、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枠、枟老殘遊記枠 中的許多人物都有生活中的原型,但作者並不拘泥這些真人真事,而是充分發揮了小說虛構的長處,而且結合的比較融洽,在這一點上,晚清政治小說要比晚明政治小說成熟得多。比如李寶嘉(1867年~1906 年)的枟官場現形記枠 是一部揭露晚清官場黑暗的力作,涉及到了朝廷從上至下的許多官吏,書中人物故事許多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隻不過作者作了一定的技術處理。如周中堂影射翁同龢,華中堂影射榮祿,黑大叔影射李蓮英等。這部小說的紀實性應該和晚明的政治小說是一脈相承的關係。吳沃堯(1866年~1910年)的 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枠 也是一部寫實的作品,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稱,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全書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為父辦喪事開始,寫到他最後經商失敗結束。作品描述了自己二十年來目睹的社會現狀,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現實,刻畫了種種世態眾生相,這一切都以作者的親身經曆寫出,書中的人物大都是作者曾經接觸過的人物,所以更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劉鶚(1857年~1909年)的 枟老殘遊記枠。以一個走江湖的郎中老殘為主人公,記敘了他在中國北方遊曆行醫過程中的見聞、紀實性很強,其中對所謂清官的描寫,在現實生活中是實有其人的。“名可托諸子虛,事須征諸實在”(第十三回原評),比如小說中的剛弼就是影射當時的刑部郎中剛毅的。曾樸(1827 年~1935 年)的枟孽海花枠 則主要描寫了清末同治初年到甲午戰爭三十年上層社會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涉及到當時社會的政治、外交等許多場景。枟孽海花枠 小說中的人物大多以現實人物為原型,有的直接用了原名,但大部分人物,作者用了化名,如金雯青為洪鈞,傅彩雲為賽金花,威毅伯為李鴻章,唐猶輝為康有為,梁超如為梁啟超等等,有人甚至還編了 枟 枙孽海花枛 人物索隱表枠 來考證小說中所對應的現實人物,有二百人之多。其中的故事情節也大都實有其事。
(三)暴露和譴責的寫作手法。晚明政治小說因為與黨爭關係密切,所以許多作品以暴露社會黑暗和譴責政治對立麵為主。晚清政治小說同樣繼承了這個特色。枟官場現形記枠 主要是暴露和譴責晚清官場的黑暗,進而對整個政治體製給予了無情的鞭撻。其中對貪官汙吏道德淪喪醜行的揭露可以說是一針見血、淋漓盡致。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枠 則主要是暴露了封建家庭中倫理道德的虛偽,撕下了封建家庭成員中的溫情麵紗,對人性的醜惡進行了鞭辟入裏的剖析,此外還對病態社會中知識分子的病態人格進行了諷刺嘲笑。枟老殘遊記枠 對封建社會中有良好聲譽的清官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在這一點上,表現出作者獨到而敏銳的目光,作者對封建官僚為了換取““清官”、“能吏”的美名而不顧百姓死活,用無辜平民的鮮血染紅自己官帽上的頂子的做法表現出了自己的憤慨。枟孽海花枠 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封建專製政府,對封建專製製度進行了抨擊,抒發了作者對共和政府的向往,表現出了近現代過渡時期先進知識分子的精神境界。
二、對戲曲的影響
晚明政治小說的題材和故事,因其政治衝突的尖銳性和情節的曲折性,而被許多後來的戲劇所改編借用,比如 枟續英烈傳枠盡管在文學史上的影響不大,但是其故事在民間卻廣為流傳,據陶君起的 枟京劇劇目初探枠 所載,京劇及各種地方戲的 枟千忠戮枠、枟搜山打車枠、枟方孝儒枠、枟碧血十族恨枠、枟奏朝草詔枠 等,大多和 枟續英烈傳枠 有關, 孔尚任作 枟桃花扇枠 傳奇所附征引書目就有 枟樵史演義枠,枟桃花扇枠 中的一些南明事件明顯與 枟樵史演義枠 的記載有關。
三、對曆史的影響
晚明政治小說中有許多作品反映的是時事內容,十分迅速快捷,搶在了史籍記載的前麵,所以一些後來的史籍編纂者也從這些小說中有選擇地汲取材料。
(一)對正史的影響
有些政治小說由於記載了一些獨特的史料,所以後來編纂史書的史官們也采用了這些有實錄價值的小說材料,其中一些小說作者的立場和對史實的取舍觀點不可避免地夾帶羼入了正史當中,例如受李化龍觀點的影響,枟征播奏捷傳枠 評價平播戰役時,對郭子章的功績沒有給予充分的肯定。盡管郭子章寫了 枟平播始末枠 來澄清,但是也未能扭轉已造成的影響,枟明史枠 在列傳中,有關平播的人員,對李化龍、江鐸、劉鋌、陳磷、昊廣、李應祥、馬孔英等人均有介紹,其中有一些遠不及郭子章重要的人物。而對郭子章則並沒有提及。枟續英烈傳枠 中對方孝孺的評價比較客觀,公正,所以清乾隆四年(1739 年)撰寫的 枟明史·方孝孺傳枠,其中有關方孝孺被殺的描寫就基本采用了 枟續英烈傳枠 第三十回的情節,而且清代的穀應泰所撰 枟明史紀事始末枠中的有關靖難之役也采用了 枟續英烈傳枠 的材料。
(二)對野史筆記的影響
晚明政治小說的實錄風格在某種意義上和私人修史有類似之處,所以後來的野史筆記作者們對其中的一些情節也多有襲用。
比如 枟樵史通俗演義枠 作於明清交替之際,許多事情作者都親見親曆,作者自言“據事直書”,“提筆譜來慚信史,且將璫禍入編年”,並保存了許多他書罕見的史料,如翰林院編修倪元璐呼籲為東林黨人平反,主張廢除 枟三朝要典枠 的三本奏疏,明朝在京死難文臣名單等等。所以 枟樵史通俗演義枠 的史料價值較高。枟明季北略枠、枟明季南略枠、枟平寇誌枠、枟懷陵流寇始終錄枠、枟南明野史枠、枟小腆紀年枠 等筆記,均從中選取資料,康熙時所編 枟杞縣誌枠 中 枟李公子辨枠 也依據該書。
結語
晚明政治小說與黨爭這個論題,就其主要內容來說,就是研究小說與政治的關係,特別是小說與黨爭這種政治衝突形式的關係。以往關於晚明小說的研究,更多的是關注其反映時事的特點,黨爭往往是作為分析時事小說時的一個側麵被提到的。而專門從黨爭的角度來深入探討的文章並不多。本人不揣譾陋,試圖在這方麵做了一下努力。
黨爭是晚明政治中十分重要的問題,是明朝衰敗直至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明社會矛盾集中在三大問題上,1暢 朝廷閹黨專權,鎮壓東林黨人,引起閹黨與東林黨、複社的長期鬥爭;2暢遼東的女真族在明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政權,構成了對明朝的重大威脅;3暢 在明朝殘酷的壓迫下,農民忍無可忍,揭竿而起,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晚明政治小說大都取材於這三大問題,其中許多小說又都和晚明的黨爭密切相關,反映了當時的特殊政治背景。無論是從文學史研究的角度,還是從曆史研究的角度來看,研究晚明黨爭與小說之間的關係都是一個重要的學術問題。小說與黨爭相結合,在前代的文言小說中也有先例,但如此大量的通俗小說與黨爭相結合,應該說是晚明才有的現象,這和明朝小說觀念的變化,小說地位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係。晚明小說反映現實之翔實,政治傾向之鮮明,問世之快捷,影響之巨大,和以往的小說相比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再有其選材的角度、寫作的方式也都有自身的特色,這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轉折,文學與黨爭的關係是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的重要論題,是全麵準確把握文學史演變必不可少的一個側麵。目前研究唐代黨爭與文學、北宋黨爭與文學均有相關的論著,卞孝萱先生的 枟唐傳奇新探枠、枟唐人小說與政治枠 在研究唐傳奇與政治的關係上,有許多真知灼見;沈鬆勤的 枟北宋文人與黨爭枠 和蕭慶偉的 枟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枠 在研究北宋黨爭與文學的問題上也做了許多的努力,得出了一些頗有新意的結論。目前,研究晚明黨爭與文學的著述還不多見。而晚明黨爭程度之激烈、持續時間之長、對文學影響之大,都值得我們去探求研究。我在研究晚明小說與黨爭這一論題的時候,試圖把文學研究和曆史研究結合起來,從晚明的黨爭現象入手,對文學現象加以剖析,揭示曆史與文學之間發展規律上的聯係,把文學研究和政治研究結合起來,從文學作為政治鬥爭工具的角度,來闡示小說的曆史地位和功能作用的變化。把作家作品放到時代的大背景下,把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結合起來,從對分散單個的作家作品研究發展到對其所屬的政治團體和作品群體的研究。因為本人能力所限,所以距離預期的目標還有很遠的一段路要走,這有賴於各位專家學者的批評指導,本人今後也一定繼續努力,向這一目標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