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善後(1 / 2)

堂審結束,吳銳徑自回了內衙,肖白、老左、小劉和趙漢被元和縣的衙役們押去大牢暫時關押起來,擇日會被押送回南山。

圍觀的人群也就慢慢散開了。王月英和呂三娘隨著人群一起走出了縣衙,但是他們並沒有馬上離開,他們再等一個人。

他們站在縣衙一旁,宋秀才最後從縣衙裏走出來,來到他們麵前,作揖對呂三娘說道:“呂老板,你吩咐的事在下已經辦好了。”

“有勞先生了!”呂三娘客氣地回答到。“隻是之後南山那邊的事情,我這位姐妹仍然不是很放心,看來還要先生費力辛勞一趟了。”

“呂老板、王老板放心。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我宋某人所做的就是為人解憂的事,南山那邊我會一同前去的。如無其他的事情,在下就先告辭了。”

說著,又作揖,轉身離開了。

“我還以為他是個讀書人,看來也是個掉進錢眼裏的家夥。”王月英聽宋傑與呂三娘的一番回話,對宋傑的好感蕩然無存。

“月英不用驚訝,宋先生說的也是在理的。不過事情解決得這麼容易我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呂三娘說到。

王月英也表示認同,她在呂三娘提出要找個訟師的時候,仍然擔心就算有訟師為他們在公堂上狀告南山縣的捕快們,也不一定能定他們的罪。“是啊,雖然板子沒有打成,但是畢竟給了他們一次下馬威,稍稍能讓我消消氣了。”說著她又遲疑了一下,接著對呂三娘說道:“三娘有沒有覺得吳銳今日堂審的態度,與以往不同,擺明是要那三人當替罪羊,好像很怕別人知道自己公務上的紕漏一樣。還有南山縣的三位捕快明顯是心裏有話要說,卻都沒有多說,怎麼會甘心當替罪羊呢?”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月英,猜的是。前些日子,我在京城裏的朋友在給我的書信中提到,吏部巡考之期日進,而我們這位吳大人,恰恰就在巡考名單之列。想必他忙著跟這件案子的紕漏撇清關係,也是為了巡考之事吧!”

話說至此,王月英對這位吳大人又多了一點了解,她與呂三娘互望一眼,便結伴回家了。

呂三娘派人送王月英回到了河頭村。馬車停在門口,腳還沒落地,她便聽到從門內傳來的抱怨聲。一聽這聲音,她就想起來一件自己未做的事情,他沒有接陳守信回來。現在聽陳守信在門內抱怨,看來也不用自己再去陳家老宅接他了,省去自己的麻煩,這樣想著,心裏倒是有些高興起來。

“你這麼大聲做什麼,還有沒有一副讀書人的模樣了?”王月英雙腿一邁入大門,就開口訓了大聲抱怨的陳守信一句。陳守信背對著大門,聽是王月英的聲音,也不理會她說些什麼,轉身來到她麵前繼續抱怨:“你說好找車接我回來的,怎麼一去就沒了蹤影,把我一人丟在老宅子裏,你太不像話了。萬一那老太太要是再對我起歹心,我該如何是好啊?”說著說著,語氣中還略帶點哭腔,看來周老太那晚的舉動真是嚇到他了。

“大男人的,怎麼還要哭不成。老太太再怎麼害你,也是你娘啊!”

“不,她不是······”陳守信脫口而出話,說到一半卻又咽了回去,心有不悅。

王月英見他欲言又止,像是心中有事,但沒有多問,不再理他,自顧自地去看望博洵和陽陽,告訴他們趙漢一切安好,讓他們放心。

安撫了兩個兒女之後,王月英走出他們的房間,看著晴朗的天空。她心裏有一種莫名的情感,輕輕舒緩一口氣,像是在放空自己。最近的事情發生的有些突然,如果放在以前自己可能會手足無惜,但她都能一一化解,自己這幾年也成長了不少。不知為何,王月英想起了家,那個曾經模糊地停留在幼年記憶中的家。有高大爽朗的爸爸,有溫柔貼心的媽媽,還有活潑的小黃狗。想著想著,不住地落下淚來。

“娘親,為什麼哭了?”

陳博洵從房內走出來便看見自己的母親獨自一人站在屋簷下默默流淚,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後還是直接問了出來。這一問倒是讓王月英嚇了一跳,不想自己思鄉的景象竟然被兒子看見。她輕輕擦拭眼角的淚水,微微轉頭對陳博洵說道:“無他。”然後又輕輕歎了一口氣接著說:“娘親,娘親是想家了!”

“想家?這裏不就是娘親的家嗎?”陳博洵覺得奇怪,脫口說到。

“娘親想得是自己的······”王月英欲言又止,片刻之後微笑著說道:“是啊!這裏便是我的家。有你和陽陽在的地方就是娘親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