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求敗的木箱沒有上鎖,黃永樂一掀,木箱打開了。
箱裏裝著許多書冊。
黃永樂隨手翻開一本,覺書冊裏記載的是獨孤求敗和別人比武的記錄。
看了書冊的前幾頁,內容如下:
“三月初二,我和昆侖雙傑比武,交手六招,敗之;
三月初六,我和金刀客趙飛宇比武,交手三招,敗之;
三月十日,我和赤砂掌朱圓真比武,交手五招,敗之;
……”
書冊裏,寫滿了獨孤求敗比武的記錄,共有179條,獨孤求敗全部取勝。
除了比武記錄外,還有獨孤求敗每一次比武的心得體會。盡管他保持全勝,卻精益求精,探索更高明的破解之法。
類似的書冊,箱裏共有19本,可見當年敗在獨孤求敗手裏的高手,數以百計。
“嗯?”
這時,有一本書冊吸引了黃永樂的注意,在書冊第一頁裏,寫著如下的字樣:“七月初七,我和黃裳比武,交手三三夜,勝負未分。”
“黃裳?”
黃永樂一驚:黃裳不就是《九陰真經》的作者嗎?
獨孤求敗和黃裳交過手?
黃永樂繼續閱讀書冊裏的內容,覺裏麵不僅記錄了獨孤求敗和黃裳當年比武的經過,而且講述了獨孤求敗自創《獨孤九劍》的經過。
原來,獨孤求敗和黃裳是同一時代的人,兩人曾經交過手。
兩人都是武學奇才,習武的經曆卻完全相反。
黃裳由文入武,他的武學重內功,輕招式,他自創的《九陰真經》上冊都是內功秘籍。
獨孤求敗正好相反,他的武學重招式,輕內功,他自創的《獨孤九劍》的前八劍,都是以招式見長。
《獨孤九劍》講究以快製敵,為了把快劍揮到極致,獨孤求敗三十歲之前,使用紫薇軟劍。憑借軟劍輕盈快捷的特性,獨孤求敗打遍下無敵手,未嚐敗績。
直到他遇到了黃裳!
黃裳以內功見長,獨孤求敗和黃裳比武時,《獨孤九劍》的劍招無論多快,均被黃裳《九陰真經》的內力化去,兩人激-戰了三三夜,未能分出勝負。
直到第四,獨孤求敗被逼急了,無意間施展出了一式驚地泣鬼神的劍招,這一劍的度已然脫了極限,魔性十足,連獨孤求敗自己都無法掌控,最終誤傷了黃裳。
這一劍使出來後,獨孤求敗才意識自己重招式、輕內功的武學理念是一條歧途,繼續無限追求招式的度和變化,便會遁入魔道。
於是,和黃裳一戰之後,獨孤求敗放棄使用紫薇軟劍,而開始使用玄鐵重劍,不再追求招式的快捷,而重視內功的修為。
所以,在劍塚裏,獨孤求敗留下了這麼一句話:“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穀。”
話中所的“誤傷義士”,便是指誤傷了黃裳。
獨孤求敗由招式轉內功後,最終完成了《獨孤九劍》的最後一式“破氣式”,這一式可破盡下內功武學,是內功的集大成者,至此,獨孤求敗的武學理論實現了大圓滿。
同一時期,黃裳的武學理念也生了改變,他原本以修習內功為主,但是和獨孤求敗一戰之後,他意識到招式確有獨到之處。
於是,黃裳在《九陰真經》的下半部,加入了許多以招式取勝的武學,比如《九陰白骨爪》《摧心掌》《白蟒鞭法》《大伏魔拳》等等。
到此,黃裳的武學理論也實現了大圓滿。
黃裳和獨孤求敗兩名武學奇才,殊途同歸,最終集百家所長,分別自創了《九陰真經》和《獨孤九劍》兩套至尊的武學寶典。
在獨孤求敗達到無劍境界時,曾經試圖找黃裳再比試一次。可惜,獨孤求敗不知道黃裳的住址,武俠世界又沒有手機電話,更沒有QQ和微信,根本聯係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