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唐英年家訓(1)(1 / 2)

唐英年,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1952年9月在香港出生,1976年在美國耶魯大學完成學業,返回香港在父親唐翔千開辦的半島針織廠工作,1991年任香港立法局委任議員,1995年任香港工業總會主席,1997年任香港行政會議成員。2003年7月16日接替梁錦鬆出任財政司司長,2007年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到外麵的世界看看——讓孩子及早開闊眼界

唐翔千,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的父親,祖籍江蘇無錫,1923年出生於無錫嚴家橋鎮一個紡織世家。祖父唐驤廷創建了無錫麗新棉紡織廠,聲名赫赫;父親唐君遠大學畢業後,剛滿23歲就出任麗新廠廠長,26歲擔任了新毛紡織廠總經理,發明了聞名海內外的“不蛀呢絨”。

1934年,唐君遠在無錫創辦了麗新紡織印染廠以及生產精紡呢絨的無錫協新毛紡織染股份有限公司。

1945年,唐翔千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上海大同大學商學院文學學士學位。不久以後,他進入中國企業銀行。他為人誠懇勤奮,工作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地從基層辦事員做起,不出兩年,便因工作出色而被提升為出納科副科長。

1947年,唐翔千受到父親的鼓勵,決心“到外麵的世界看看”。他先是就讀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在曼徹斯特考察紡織業。一年以後,又轉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海外的遊學經曆讓唐翔千大開眼界,同時也豐富了他的思想。

1950年,獲得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碩士學位的唐翔千乘坐海輪來到了香港。初到香港,人地兩生,於是他就先在香港中國實業銀行當了三年見習主任,以便了解香港的市場和經濟界情況。等了解以後,他辭了工作,拿出自己的積蓄,做起了家族的老本行生意——紡織業。他找了幾個有錢的股東為他投資,自己做經理,開了一家紡織廠,誰料到,公司剛走上正軌,幾個大股東看到利潤豐厚,想要自己瓜分,於是就強行收購了他的股份。第一次創業就這樣以失敗而告終。不過唐翔千並沒有灰心喪氣,他決定卷土重來,不久以後,通過幾個朋友的幫助,他從上海購進了九十台織布機,創辦了中南紡織廠,之後,又找了幾個朋友合作,從此實力大 增。

1968年,唐翔千與人合夥開辦了香港半島針織廠,開始生產高價成衣。20世紀70年代,唐翔千抓住歐美大百貨公司向港商直接訂貨的機遇,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事業蒸蒸日上。

閉目塞聽,隻能讓一個人與時代脫離,漸漸地落伍。唯有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才能始終保持與時代的同步,或者領先於時代。清朝時期,統治者閉關鎖國,自封天朝上國,關起門來做自己的大國夢,結果,隆隆槍炮聲驚醒了做美夢的人,最終因為軟弱無能而備受外族欺淩。五四時期,很多仁人誌士為拯救中國於水火之中,紛紛赴國外留學,開拓視野,治療時弊。對於孩子來說,同樣也是這樣,如果孩子從小就有非常廣的接觸麵,那麼他的思想、見識、表達能力等要比那些自小視野狹隘的孩子強得多。因此,家長要盡量增長孩子的見識,及早讓孩子開闊眼界,這個時候是孩子的大腦逐步完善的過程,這個過程所接觸的東西不僅影響孩子的現在,同樣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名門家訓析要:據有關研究顯示,一個人所獲得的知識,其中有83%是靠視覺得來的,隻有11%的知識來自於聽覺,其餘的便靠嗅覺、觸覺、味覺來獲得。青少年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書本上的知識往往滿足不了孩子們無限的渴求。因此,一個見多識廣或是能夠讓孩子接觸到廣大世界的家長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孩子,讓孩子去親眼觀察、親身體驗,就能夠知道很多書本上沒有記載的知識,而且會有更深的體會。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外界事物,有利於發現孩子的特長和愛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和樂趣,激發孩子的思維,在他將來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候也會大有幫助。古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就是這個道理。歌德的父親就很重視為歌德開拓視野,他讓歌德從小就開始不斷地接觸外麵精彩的世界,豐富了他的頭腦和知識,為他今後成才作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