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閥門修理(1 / 1)

一、閥門修理知識

(一)閥門的常見缺陷

(1)閥座、閥芯密封麵磨損。

(2)閥座腐蝕,有裂紋和氣孔。

(3)閥杆螺母局部損傷。

(4)法蘭結合麵不嚴。

(5)轉動裝置不靈活。

(6)閥體和閥蓋出現砂眼和裂縫。

(二)閥門研磨劑的選用

研磨劑主要用於閥門密封麵的研磨,常用的研磨劑有以下兩種。

1.研磨粉

研磨粉的種類較多,根據顆粒大小分類,按粗細排列號碼。可分為三類:

(1)磨料:10、12、14、16、20、24、30、36、46、54、60、70、80、90。

(2)磨粉:100、120、150、180、220、240、280、320。

(3)微粉:M28、M20、M14、M10、M7、M5。

閥門密封麵的研磨,除個別情況用280、320號磨粉外,一般情況用微粉。為了加速研磨工作,有時可先粗磨,采用320號磨粉(粒徑42~28μm),再細磨,采用M28、M20、M14幾種微粉(粒徑28~10μm),最後采用M7微粉(粒徑7~5μm)研磨。

2.研磨膏

研磨膏是用油脂類材料和研磨微粉合成的油膏。研磨膏有M28、M14、M20、M10、M7和M5等幾種,顏色有黑色、淡黃色和綠色3種。

(三)研磨合格標準

閥門研磨後,將閥門組裝好,放在專用的試壓機上,按閥門銘牌上所標示的工作壓力進行密封性試驗,無滲漏、無壓降為合格,否則應重新研磨。

(四)閥門盤根選擇

閥門盤根主要由棉線、麻、石棉和鉛粉製成,大部分是方形截麵,規格有6mm、8mm、10mm、12mm、15mm…30mm等多種。使用時,以填料盒與閥杆之間的間隙為依據加以選擇。但有時大盤根也可用到較小尺寸的部位,使用時可用錘子將盤根打扁,但注意不要把盤根打壞,影響封閉效果。

二、閥門修理操作

(一)閥門解體順序和清洗方法

閥門有缺陷或損壞時,必須及時修理。首先要將閥門解體,其順序為:

(1)將閥門手輪拆除,卸掉盤根壓蓋,取出盤根。

(2)卸掉閥蓋螺栓,取下閥蓋,取下閥杆及閥芯。

閥門解體完畢後,用煤油或無鉛汽油將閥體內及閥座接觸麵清洗幹淨,同時將閥芯及閥杆一並清洗幹淨,以備修理。

(二)閥門的研磨方法

閥門密封麵的研磨方法應根據密封麵磨損程度不同有所區別。當密封麵磨損的溝槽及擦傷深度小於0.05mm時,可用手工研磨;溝槽深度在0.1~0.25mm時,選用電動機械研磨;若大於0.5mm以上時,應重新堆焊,並經車床加工,使表麵粗糙度基本符合要求,然後用手工輕微磨合。除了上述研磨方法外,還可用相對研磨法(閥座與閥芯)、砂布研磨法或用研磨胎進行研磨。

(三)閥門的組裝

(1)將閥座,閥芯和閥杆擦洗幹淨。

(2)將閥芯與閥杆連接並固定好。

(3)將閥杆螺栓擰入閥蓋的螺母中。

(4)把閥芯插入閥座內,用固定螺栓將閥蓋與閥座連接,在閥座與閥蓋密封麵加石棉墊,按對角線緊固螺栓,每個螺栓用力均勻,分2~3次緊固好。

(5)石棉墊與密封麵接觸良好,不得偏移,緊固好後,四周間隙要一致。

(6)將合格的盤根量好尺寸用剪刀裁切,對接頭應為45°斜口,共裁3~4根,逐次裝入填料盒,每根的對接口在填料盒中錯開,不能在同一位置,並用木棒塞實。

(7)將填料壓蓋用連接螺栓與閥蓋連接,緊度要合適,使閥杆上下活動自如。

(8)上好手輪,緊好固定螺母,組裝即完成。

(四)閥門盤根的更換

(1)首先將閥門關閉嚴密。

(2)鬆開填料壓蓋上的連接螺母並取下。

(3)用工具將填料盒內舊盤根清除幹淨。

(4)選好合適的盤根,量好尺寸,截取3~4根,每根接頭截成45°斜口。

(5)將裁好的盤根逐個裝入填料盒內,每根接頭位置要錯開,用木棒或工具塞實。

(6)裝上填料壓蓋,並用螺栓緊固,不能壓太緊,能使螺杆上下活動自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