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食用色素新知(1 / 1)

眾所周知,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和防腐劑的加工食品對人體健康是有百害無一利的。下麵的10種食品添加劑就是你應該少吃或幹脆不吃的。在食物標簽和快餐營養成分表上,它們赫然在目,但是從今起,不要再讓自己對其熟視無睹了。

1、鈉

比薩餅、外賣湯、番茄汁和熟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鈉,過量食用會導致腦中風和心腦血管疾病。專家建議,普通成年人每天鈉的攝入量不應超過23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量。

2、反式脂肪

漢堡包、薯條和外賣爆米花中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它會導致膽固醇增高以及冠心病。

3、高果糖玉米糖漿

在汽水、麥片和調味品中都能發現這種甜味劑和防腐劑。過量食用會導致肥胖症和糖尿病。

4、食用色素

紅色40、黃色5和黃色6等食用色素常見於水果製品和運動飲料中,會導致兒童多動症。動物實驗表明,它還與癌症有關。

5、安賽蜜

這種不含卡路裏的人工甜味劑會用於糖塊、口香糖和薄荷糖的加工。動物實驗表明,它會致癌。

6、氫化植物油

作為一種保鮮劑和提味劑,氫化植物油常代替黃油和脂肪用於沙拉醬、人造黃油和焙烤食物的加工。它會導致肥胖症、高膽固醇和心髒病。

7、阿斯巴甜和糖精

這些不含卡路裏的蔗糖替代物常用於製作餐桌甜味劑和節食飲料。有研究顯示它們可能會致癌。

8、亞硝酸鈉

這種保鮮劑可見於午餐肉、醃肉和魚肉中,會導致多種癌症。

9、麵粉處理劑——溴酸鉀

這種添加劑會用於麵粉和麵包製品加工,可致癌。在很多國家是禁止使用的,但在美國是合法的。

10、味精

可見於肉排、醬油和燒烤調料中。據說會導致頭疼、惡心和胸痛,而且不能和一些處方藥同食。

十大危險食品添加劑黑名單大揭秘

蔗糖聚酯:一種人造脂肪,熱量為零,被廣泛用於炸薯條和甜品中。研究發現,長時間食用蔗糖聚酯可能幹擾人體對重要營養素——番茄紅素和類胡蘿卜素的吸收,而這些營養成分可讓你遠離心髒病、前列腺癌等疾病。此外,它還會導致肥胖和腹瀉。

焦糖色素:存在於可樂、咖啡等飲料以及調味醬、蛋糕。如果它是直接由糖加熱獲得,危害並不大。但如果製造過程中添加了氨,就會產生致癌物質。

糖精:屬於人工甜味劑,存在於飲料、果凍等食品中。研究早就發現,糖精能促使老鼠患上膀胱癌,2008年的一份研究也指出,糖精替代糖,也容易導致肥胖。我國規定,嬰兒食品不允許添加糖精。

溴酸鉀:在烘烤過程中,它可以幫助麵包膨脹,也可用於麵粉製作中。不過研究發現,它會使小白鼠患上前列腺癌和腎癌。2005年7月1日,中國已全麵禁止溴酸鉀在麵粉中使用。

BHA和BHT:丁基羥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羥基甲苯(BHT)分別是抗氧化劑和防腐劑。BHA有潛在的致癌性,BHT的危險小一些,不過動物實驗也發現它能致癌。奇怪的是,兩種化學物質並不是食品製造必不可少的,多數情況下,它們完全可以用維生素E代替。通常BHA用於油脂食品和富脂食品中,其與BHT配合使用,可延長鯉魚、雞肉和冷凍熏肉食品的保質期。

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屬於反式脂肪,哈佛大學的研究稱,美國每年因食用反式脂肪導致的心髒病發作案例多達7000件。反式脂肪的使用非常廣泛,如麵包、蛋糕、餅幹、薯條及咖啡伴侶、奶昔等。

亞硫酸鹽:這是一種能夠保持食物光鮮如初的防腐劑,最多用於酒類行業中。但有些人,特別是哮喘患者一接觸就會誘發呼吸困難等症狀,所以過敏的人要慎用。

偶氮甲酰胺:經常用於泡沫塑料的生產,食品製造中,多用作發泡劑,改善麵團的彈性、韌性。通過對47項研究的總結,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其可能誘發哮喘症狀,並建議人們攝入得越少越好。

角叉菜膠:從海藻中提取的乳化劑和增稠劑,可用於果凍、軟糖、冰激淩和乳品中。動物實驗表明,它和癌症、結腸問題及潰瘍有關,至於是否危害人體尚不確定。

硫酸銨:這種無機鹽通常用於培育酵母,也添加於莊稼肥料中,用作食品添加劑時,多為麵團調節劑。雖然動物實驗表明它沒有致癌性,但也有研究發現,它會刺激人的眼睛和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