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生編譯
我在賓館的餐廳吃早餐時,鄰桌的一位女士問我道:“先生,你能告訴我現在的準確時間嗎?”我的手機落在賓館房間裏,於是我大致估摸了一下,對她說道:“大概九點一刻吧。”
“我可不這麼認為,”她斷然否定道,“我覺得現在至少九點半了。”旁邊的餐廳服務生看著手腕上的表插嘴道:“這位女士說得沒錯,現在正是九點半。”
待服務生離去,我好奇地問女士道:“你既然知道準確時間,為什麼還要問我呢?”
“我也是猜測的。我向你詢問,隻是想確認一下。”她解釋道。
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並不罕見。人們所麵臨的諸多疑問和問題,其實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或者早就有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但他們還是要和這些問題糾纏個不清,他們苦苦尋求著他人的指導和認同。隻有當別人的看法和自己的一致時,他們才會從內心接受自己的答案或方法。
我的一個朋友是一個頗有名氣的心理顧問。我向他討教如何做得這麼成功時,他詭異地笑道:“告訴你一個秘密,我這個所謂的心理顧問,無非就是借人家的表,然後告訴人家現在的時間。”我清楚地知道我朋友在心理學方麵並沒有多高的造詣,有的隻是他的聰明和智慧。每當一位顧客光臨,他都會讓他的顧客從一副塔羅牌中隨便抽出幾張,然後,讓顧客告訴他,這幾張牌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哈!”某一位顧客看著手中的牌解釋道:“這牌表明,我的生意計劃是完全可行的。”“對極了!”我朋友讚同道。他的下一位顧客細細審視著自己的牌,若有所思地說道:“我明白了,這種關係再維持下去,會要了我的命的,我必須立刻結束這種關係。”“的確如此。”我這個“心理大師”朋友很嚴肅地點頭讚同道。
當然,也有顧客對他們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並沒有自己明確的答案,而隻有一個走近這個答案的想法。這時候,我朋友就會耐心地誘導他們說出自己最優先的選擇。最後我朋友對他的顧客說道:
“嗯,我相信這是一個聰明而有效的辦法。”
這些顧客,由於其內心的想法得到了自己信賴和仰慕的“心理大師”的認可和肯定,無一例外地以更加堅定的信心,執著不懈地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而他們最終成功的概率都很高。因此,對於交付的那筆不菲的谘詢費,他們都認為是非常值得和劃算的。我朋友對顧客的功勞在於,他幫助人們“收聽”到了來自他們內心的指導,並使他們以巨大的自信去實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