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宇
這裏有兩個故事,很能說明自信對於勝敗的重要作用。
一個是尼克鬆敗於自信的故事。
尼克鬆是我們極為熟悉的美國總統,他在任期內打開了中美關係的大門,有許多不俗的業績,是個優秀的政治家。但這樣一位大人物,卻因為一個缺乏自信的小錯誤而毀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鬆競選連任。由於他在第一任期內政績斐然,很得民心,而他對手的閱曆和聲望都難以與他相提並論,所以大多數政治評論家都預測尼克鬆將以絕對的優勢獲得勝利。
然而,尼克鬆本人卻很不自信。他走不出過去失敗的心理陰影,極度擔心失敗再次出現。在這種潛意識的驅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幹出了令他後悔終生的蠢事。
他指派手下潛入了競選對手總部所在的水門大廈,準備在對手的辦公室裏安裝竊聽器。事發之後,他又濫用職權連連阻止調查,推卸責任。因此,尼克鬆雖贏得連任但不久便被迫辭職。本來穩操勝券的尼克鬆,因缺乏自信而導致慘敗。
另一個是小澤征爾勝於自信的故事。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在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時,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麵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斬釘截鐵地大聲說:
“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因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
這兩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正如莎士比亞所說:“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乃是失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