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先聖
這是一個千百年以來被無數軍事家和曆史學家引用的經典戰例。“二戰”時期,蘇聯領袖斯大林就曾經用這個戰例鼓舞蘇聯軍隊,與遠途勞頓、長驅直入的德國法西斯軍隊拚時間,等待他們自亂陣腳。
在古希臘的城邦國家時期,各個城邦之間經常發生殘酷的戰爭。由於地形的限製,許多城邦被山脈分隔著,中間隻有極少量的陸上交通,每一個城邦小國都以“天下”自居。城牆內是朋友,而在城牆外就到處是敵人。因此在希臘本部、愛琴海的海岸和各島嶼上,幾百個城市國家,尤其是雅典、斯巴達這兩個發展較為迅速和強大的國家,由於本邦糧食生產有限,奪取敵人的糧食就成了經常性的作戰目標,城邦之間為糧食而戰爭不斷。
在雅典和斯巴達,男人們都不在家居住,隻在營房裏準備打仗。每年一次,把男孩們殘酷地加以鞭撻,以考驗他們忍受痛楚的能力。女孩們必須受嚴格的體育訓練,希望她們能把較強的體力遺傳給她們的兒女,以便將來守衛城堡。
其中有一次戰爭,雅典城邦被敵對的城邦圍困了半年之久。這個時候,雅典最高長官命令負責軍糧的官員認真計算一下他們還有多少糧食,雅典還能支撐多久。沒有多長時間,官員驚慌失措地來報:我們的糧食隻夠支撐一周的時間,一周以後全城的人就會被餓死。
最先聽到這個消息的一些官員也驚慌失措起來,他們紛紛向長官進言,與其被圍困餓死,還不如開城投降,保住一城百姓的性命。
在這個時候,最高長官站了起來,他的臉上充滿了自信和樂觀。看著驚慌失措的下屬們,他鎮定自若地說:你們驚慌什麼呢?
我們還有一周的糧食可以支撐,這是一個多麼鼓舞人心的消息!大家想一想,難道我們不能利用這一周突圍嗎?敵人遠途而來,他們能帶來多少糧食?他們的軍糧就夠一周用嗎?難道一周我們還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嗎?
聽了最高長官的話之後,大家也如夢方醒。是啊,還有一周呢,一周,也許敵人就會堅持不住了,我們就會不戰而勝了。
事實上,最後的幾天,敵人的陣營沒有發出任何攻擊的命令。正如最高長官預測的那樣,到了雅典的糧食還能夠支撐三天的時候,圍城的敵人就開始撤退了,原因是他們的軍糧已經用盡了,他們準備的給養比雅典恰巧少三天的時間,雅典靠自信和希望戰勝了敵人。
有很多時候是這樣的,同一個問題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從一個角度去看是一條絕路,而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則是充滿希望的陽光大道,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戰勝敵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