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用五步思維時,要從利己角度出發,而且必須讓這個利得以走進現實,看得見拿得到才行,這點絕對不能回避。從五步思維第一步或最後一步,都是個人內心私欲的期待和實現。比如一個對未來迷茫的人,他需要方向,這個方向必須和他切身利益有關,最好是完全符合他的訴求,否則即便幫他找到了方向,他也隻是激情澎湃一時,最終又將被迷茫淹沒,五步思維還沒開始就已經運用失敗。所以在這時,我首先會引導對方,不管你心裏想什麼,符合現實也好,海闊天空也罷,你都說出來,現實目前不能擁有,難道還不讓說麼?所以我會鼓勵他大膽的說出來。然後和他一起海闊天空的聊,你就會慢慢發現,聊著聊著就把他心裏想的帶進了現實,又從現實中撿練出他真實的訴求,到這一步,基本就知道他需要什麼了。然後再和他一起討論要達到他的需求,需要那些條件;再和他一起分析他目前自身的條件後,綜合前麵的分析進行條件比對,那些需要進一步提升,那些是需要添補的空白,那些需要完善,最後再根據他的情況做短期或中長期規劃。這樣,他的方向就找到了,動力和激情就緊隨而至,因為他心裏非常清楚明確,他所做的,所付出的,每分每秒都是在為自己,為實現自己心中的那個夢。
不過這也有底線,就是利已不害人。這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本質區別,兩者之間就缺一個字“德”,缺一種“胸懷”。就像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一樣,雖然都是為達目的使用手段,但孫子兵法注重的是大德大義,而三十六計注重的是目的的實現,而無關第三方生死。
當然,有一點我是一直堅持的,就是做谘詢的人必須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就如我說讀國學,不同境界的人讀國學後散發出來的氣質完全不同。所以一件事很多人都能做,因為看似簡單,但因個人思想境界和價值觀不同,效果就截然不同,五步思維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