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是位最偉大的戲劇家,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中,是位舉足輕重的巨人。
然而,他生前並不知道他將成為文學史上的大家。但,這又是必然的。
他超群的智力,驚人的才華,敏銳的觀察力,倚馬可待的天分,泉湧流暢的文思,以及由切身感受而形成的人文主義思想,恰合乎時代的節拍,於是成為一位應潮流而生的巨人。
莎士比亞的光輝,在他的作品裏。他的一生,則是相當平凡的。他誕生的確切日期,已無法查考,這是他與生俱來的謎。14至16世紀,歐洲文藝複興時期,一批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人文主義者,以筆為武器,為擺脫封建製度的束縛、摧毀教會統治的思想桎梏、結束中世紀的漫長黑夜進行了英勇的戰鬥,出現了許多對人類進步和世界文學藝術的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巨人。在英國,莎士比亞是大放異彩的一位,他是將歐洲文藝複興文學推向頂峰的一位偉大作家。
威廉·莎士比亞出生在斯特拉特福,此地是英格蘭中部的交通要衝,是個商業興盛、手工業發達,吸引周遭農民牧人聚附貿易的集市。
莎士比亞的父親約翰當過酒類監督官,後又當選市府參議,成為斯特拉特福的顯要人物。這樣的貴族家庭,給他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少年時代進入斯特拉特福文法學校,開始接受正規的教育,學習拉丁文、希臘文。然而莎士比亞對這所學校不感興趣,課程呆板,製度嚴格,應該說斯特拉特福文法學校並未給莎士比亞奠定了什麼知識基礎,但教授過他的老師,都來自牛津高等學府,對莎士比亞的啟蒙,不無影響。
莎士比亞在斯特拉特福文法學校還未結業,在亨利街的三棟尖頂房子的他們家裏,就不像往日那樣充滿笑聲了。家境日蹙,每況愈下,所以,莎士比亞書未讀完就去找碗飯吃。
命運使他一步步地向戲劇舞台逼進,很可能類似今天,先在門口看自行車,接著在劇場裏檢票領座,然後搬布景,製作道具。一個偶然的機會,某位龍套演員也許酒灌多了誤場,導演就胡亂在他臉上畫了幾筆,推他上場。
威廉·莎士比亞作為一個劇團的演員、編劇,在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裏,是被視為從事卑微職業的人。倡隸優卒,三教九流,自然不會受到正視。
當演員讓他有更多地機會接觸戲劇。他創作了戲劇《亨利六世》、《威尼斯商人》,及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等,在當時相當受歡迎。他也成為交口稱讚的詩人,人們並他與斯賓塞相提並論。
然而,影響較大的還是他的十四行詩,一掃前朝浮靡文風。另一部作品《哈姆雷特》,更加受人關注。
此後,他不斷地創作,《約翰王》、《理查二世》、《第十二夜》、《奧賽羅》、《李爾王》、《亨利八世》等都曾引起讀者狂熱。
1616年4月23日,黃水仙花又開放的時候,莎士比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