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古溪禪手拂《黃帝內經》,眼中閃過一絲悠然神往的神色。
關於上古,並沒有詳實精準的文字記載。那段古史,宛如置身迷霧,引人遐思。
江南春色,如霧如棉,清風微醉。
石板小路在碧波與古舊圍牆的包夾間蜿蜒前行,牆上青苔斑駁,悄無聲息間紮下根基。薄霧掃過,在翠綠中增添了一絲鮮活。小路上,衣著光鮮的少女一臉雀躍,吳語儂音甜軟嬌脆。
這聲音,聽在耳中,酥在心裏。
古溪禪愜意的吸了口清涼的水汽,全身舒爽,他對上古,有著一種難言的執著,為了追尋上古足跡,他有著很多身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書畫鑒賞專家和盜墓者。兩者間看似毫無關聯,其實他們之間有著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可以相對輕鬆的接觸到真正的古籍善本。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古溪禪的家族是非常富有的,作為家中獨子,自然可以調動大筆資金。而他也確實動過利用現有資源大量收集珍惜古本的念頭。
然而不久,他便發現這條路很難行通。如今的古玩界,贗品比比皆是,常能以假亂真。沒有過硬的古玩鑒賞能力,不僅會屢屢打眼,即便珍本就在眼前,也會相遇而不識,遺憾錯過。
曾經他就因為技術不過硬,讓一本從‘焚書坑儒’中僥幸逃脫的古本,在眼前溜走。
有鑒於此,古溪禪用了三年時間,潛心鑽研,四處拜訪名師,終於是成為了一代鑒賞大家。
至於盜墓,還是那句話,贗品太多,珍品過少。難以見到珍品古本,自然便難以找到關於上古時代的線索。這讓古溪禪十分不滿,而盜墓,這種能夠第一時間接觸古物的職業,自然便不知不覺進入了他的視線……
當然,付出越多,自然回報越大。
這些年間,憑借著他在各個領域中打響的名氣,真真個搜集到了不少的古本。譬如《皇帝內景經》,譬如《神農百草經》,譬如《苦經》……
而這些古書中的內容,也並未讓古溪禪失望。
就好比《黃帝內經》素問篇中記載的內容:凡人皆可活過百歲,而行動並無衰老跡象。正是從一個側麵佐證了那段神秘古史的存在。
一句話,想盡一切辦法,搜尋上古線索。
“上古,到底是怎樣的上古……神秘的夏,強橫的巫,到底有沒有在華夏曆史中出現過?真希望能親眼看看……”
對於神秘古史的癡迷,源自他曾經無意間得到的一部古書——《逃生者記》。
這是一本日記類書籍。
書中自述了一個名叫蟬智淵的逃亡曆程。內裏記載的種種神通,古溪禪看完之後熱血沸騰,倍覺不可思議。這讓他一度以為是一本仙俠類的修真幻想小說。可一次無意間的碳元素鑒定,卻讓他徹底改變了這一看法。
鑒定的結果,這本古書的存在年代,竟然在一萬五千年以上。
這簡直是太過不可思議了。
眾所周知,秦皇滅六國,收天下之金,鑄十二銅人,統一文字之後,漢字才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樣子。這段時間,滿打滿算也不會超過五千年。
可這本一萬五千年以前的古書,記述所用的文字,竟是我們常說的繁體字……
古溪禪伸手入懷,取出了這部兩個巴掌左右的古書。
這本書紙質已經泛黃,不過保存尚算完好,十三頁,封麵上灑脫不羈的四個大字,甚至能讓人感覺到留書人在寫下這幾個字時是何等的狂放不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