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黑白電視機概述(一)(1 / 1)

1.1電視傳播過程與特點

1.1.1電視傳播過程收音廣播係統由發射和接收兩大部分組成。在發射端,聲音通過話筒變成音頻電信號,再利用調製器把音頻信號調製到高頻載波上,變成高頻信號,最後通過發射天線發送出去:在接收端,接收天線將高頻信號接收進來,利用解調器取出音頻信號,最後通過揚聲器還原成聲音。實質上,收音廣播全過程可歸納為聲—電—聲的過程,在發射端完成聲—電轉換;在接收端完成電—聲轉換。

電視廣播和收音廣播一樣,都是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送信息,但電視廣播除了傳送聲音(伴音)之外,還要傳送圖像,所以電視廣播比收音廣播要複雜得多。

電視廣播中有一個與收音廣播相同的伴音信號傳送係統,還有一個圖像信號傳送係統。在發射端,利用攝像機把明暗不同的景物圖像(光信號)變成大小不同的電流或電壓(電信號),即把光信號變成視頻信號,再通過調製器,把視頻信號變成高頻調幅信號,最後和調頻的伴音高頻信號一起通過發射天線發送出去。在接收端,接收天線將收到的圖像高頻信號和伴音高頻信號送到接收機解調器解調得到視頻信號和伴音信號,分別通過顯像管和揚聲器重現圖像並還原聲音。

由電視廣播傳播過程可以看出,電視廣播傳播除了聲—電,聲轉換過程之外,還有光—電—光的轉換過程。發射端完成光—電轉換;在接收端完成電—光轉換。

1.1.2電視傳播特點

電視廣播與收音廣播雖然相似,但由於電視廣播要傳送圖像信號,所以又有下述特點:

1.信號頻帶寬收音廣播中的音頻信號頻率範圍隻有10kHz左右,而電視廣播中的圖像信號頻率範圍為0~6MHz,所以電視信號的頻帶要寬得多。

2.載波頻率高在廣播傳輸音頻信號中,為了提高發射效率並避免信號失真,載波頻率應比調製信號頻率高7~10倍,而作為調製信號的視頻圖像信號本身頻帶寬已達6MHz,則載頻需高達幾十兆赫,屬超短波波段。超短波是直線傳播的,與中短波收音廣播的電波傳播有很大的區別。

3.加入輔助信號電視廣播要傳送圖像,在傳送過程中不但要求信號頻率穩定,而且還應保持相位一致。因此,電視發射台在傳送圖像信號的同時,還需送出同步信號等輔助信號。

1.2光—電轉換與電子掃描

1.2.1光—電轉換

電視圖像的傳送采用了光—電轉換原理。任何黑白圖像都是由許多明暗和疏密不同的點子(基本單元)組成,這些點子稱為像素或像點。如果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報紙上的傳真照片,就能看到這些像素。

一幅圖像的像素越小,單位麵積的像素越多,呈現圖像的細節就越分明,畫麵也越清晰。35mm電影膠片,一張畫麵約有百萬個像素,所以看電影覺得很清晰逼真。根據我國電視標準,每幅畫麵采用625行,即在畫麵的垂直方向有625個像素。由於顯像管熒光屏寬高比為4:3,所以在畫麵的水平方向上有625×4/3個像素,於是整幅畫麵在理想情況下的像素為625×625×4/3=520833(個)。有這麼多像素,圖像清晰度是比較高的。實際上,考慮到掃描的逆程因素,一幅畫麵的有效像素約為40萬個。

電視廣播就是把要傳送的圖像分割成許多像素,並把這些明暗不同的像素變成強度不同的電視圖像信號(電信號)傳送出去,在接收端再將這些電信號還原成光的圖像。

在電視發射端,利用電視攝像機的鏡頭將要拍攝的景物成像於光—電轉換靶上,光—電轉換靶,靶麵內壁塗有一層感光材料,當景物圖像亮暗部分的不同光線反射到靶麵上肘,靶麵上各點受到不同的光強度作用而有不同的電位,對應於光線強的點,電位高:對應於光線弱的點,電位低。這樣就把亮暗的光圖像轉換成不同的電位。當攝像管的電子束掃描到靶麵上時,掃到電位高的點,電流大,掃到電位低的點,電流小,這個電流流經負載時便產生相應的高低電壓,這樣就實現了把景物亮暗的光圖像變為電壓高低(或電流大小)的電信號的轉換過程。當景物亮時,電流大,負載上壓降也大,輸出端電位就低:景物暗時,電流小,負載上壓降也小,輸出端電位就高。輸出電位高低恰與圖像亮暗相反,這種圖像信號稱為負極性圖像信號,反之,輸出電位的高低分別與圖像的亮暗相對應時,則稱為正極性圖像信號。我國電視廣播是采用負極性圖像信號。

攝像管完成光—電轉換,顯像管則完成電.光轉換。顯像管是利用熒光效應工作的,在顯像管的玻璃屏幕上塗上熒光物(如硫化鋅等)成為熒光屏。當電子束衝擊熒光屏時,熒光屏便會發光,其發光強弱取決於衝擊電子束的數量和速度。隻要用代表圖像的電信號去控製電子束的強弱,則在熒光屏上便完成電—光轉換,重現電視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