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 1)

舍得舍得,寓意深刻: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學施舍。舍舍得得、得得舍舍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演繹著成功和失敗的故事。

舍得,得舍,何舍?何得?舍棄與得到之間的利弊用什麼權衡?造化弄人,舍得間的抉擇真是讓人痛並快樂著!

有句話是:“君以此始,則必以此終。”你選擇了一個人、一個事物的某一點,就要承擔你的選擇所帶來的連鎖反應。選擇了一個人的勇猛,就要容忍他的暴戾;選擇了一個人的智慧,就要容忍他的狡詐。選擇了,舍得了,無非是要真正地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麼,你是不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舍得”出現後,迅速與中國傳統的老莊哲學思想相互融會,成為“禪”的一種哲理。隨著光陰的流轉,舍得這一禪理又滲透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並逐步演進為一種雅俗共賞、啟迪心智的“生活禪”。

舍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存於天地間、存於人生中。萬事萬物均在舍得之中,達到和諧、統一。要得先須舍,有舍才有得。

作為普通人,我們有著太多的欲望,包括對金錢、名利和情感的追求。這沒什麼不好,欲望本來就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但是,欲望又是一頭難以駕馭的猛獸,它常常使我們對人生的舍與得難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過之,於是便產生了太多的悲劇。因此,我們隻有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尺度,才能把握人生的鑰匙、成功的門環。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複。

本書從六個方麵詳細地闡述了舍與得的玄機,讓你更好、更全麵、更細致地了解舍與得中蘊含的哲理:善於舍棄,是大智大慧,當斷則斷,是大勇大謀。也就是說,“舍”本身就是“得”。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選擇的結果就是人生,既然一生中有了選擇,那就必然有“得”與“舍”。

舍得,是一種精神;舍得,是一種領悟;舍得,更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境界。當你把握了舍得的精髓後,你就能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活得開心、自在。